为了防止权限滥用,研究院的专家委员会对重大问题进行会诊决策,并审批节点的调整。调整速度很快,报批是通过吉利内部的CPC系统完成的,相关领导很快就会做出处理。
现在一般项目经理都同时用计算机和手工画表两种方式控制进度,每个人的办公室都会贴着一张画着自己负责的项目总节点的图纸,而具体的控制都是通过信息化系统来完成。“任务通过CPC转化成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后下达到各个部门,如果逾期没有提交,计划的内容会自动转成红色的,提醒各专业部门注意。”王明锦说。
四条升官发财的金光大道
赵福全自己给这套管理体系的总结是这样的:向管理要效益,最大的一块是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好的方法就是矩阵式管理。他的得意之处在于,尽管体系本身很复杂,但是其考核却非常简单。
实际上,吉利研究院一共只有两个人算得上专职做考核,就是项目考核科和绩效考核科的科长,这两个科分别设在项目管理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下面,每个考核科只有三五个人,这些人也参与本部门的其他工作。至于院级的考核工作组,总共就6个人,“我是最大的头儿,再加上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三个部的部长,另外还有这两个科长。”丁勇说。
“我们业务部门的工作是项目管理部下达的。”韦兴民说,“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需要多大的工作量,已经都经过了统计和计算,所以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量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已经明确了。”
在总结新研发体系时,每个人的关注角度都不太一样。不擅言词的韦兴民首推量化,“实际上,研发工作是很难量化和考核的,可贵的是我们做到了”;而吴成明则强调新的工作习惯,“三年沉淀下来不仅有管理体制,还有我们新的工作习惯,现在产品开发都是有计划控制的,再让我回到过去,回到5年前靠蒙来设计我肯定不能适应”。
流程本身已经解决了工作量的计算,那么需要考核的就剩下时间节点控制和质量了。管理软件每个月会自动生成研究院所有人的工作质量和数量,并按绩效考核手册中规定的系数打分,最终会有一个排名,当然重要的不是排多少名,而是对应能拿到多少钱。排名直接与拿多少钱挂钩。
既然这个研发体系的特色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那么如何让每个员工“安分守己”,就不仅是奖金能够决定的,还有个人的职业前景。研究院内部设立了管理、项目、技术、技能四条职业通道。
管理通道是最常见的行政职务,研究院里从科长到院长有69人,只占总人数的5%;技术通道是从设计员到总工程师,是为那些喜欢做技术的员工准备的。吉利研究院的创新之处是项目通道和技能通道,项目通道是从项目管理员到项目总监,如一级高级项目经理,所有待遇都和部长、副总工程师一样;技能通道从初级技工最高可以升到资深技师,也就是副部长级。研究院新建的试制车间,目前有100多位技工,这都是在全国网罗来的高手,赵福全希望能够通过这个通道把他们留下。通过这种方式,全院副科级以上员工250余人之多,对于稳定团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吴成明开玩笑说,赵总在研究院设立的这四条通道,升官发财都替大家想到了。
目前,吉利研究院的机构和流程都已经趋于稳定,人的培养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对于选拔出来的各个通道的骨干力量,研究院提供了一项福利,就是可以进入2007年5月创立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进行学习,这是由吉利出资创办的国内第一家民办研究生院,赵福全兼任该院的第一任院长至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