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那么这个高房价会在多大程度上阻碍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呢?
刘戈:你看,一方面来说城市化的预期推高了房价,现在翻过来呢,高房价又阻碍城市化,现在形成了这样一个悖论。我有一个亲身的经历,就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离开了北京,回到了他的老家成都,那么他们应该说两口子在北京干的也比较成功,也有自己的房子,也有车,最后为什么回去了呢?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呢是在甲流,打疫苗的时候,他的孩子上小学,但是因为没有北京户口,人家别的孩子打,他的孩子不能打,所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心理上的刺激;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父母要从家乡来了以后来照看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那么这样的话原来六七十平米的房子就不够住了,他们本来也打算去改善一下住房,结果碰到去年那个房价高涨,原来的计划就泡汤了,那么这个时候大家一商量,成都正好也有新的工作机会,那么好,我们回到老家去,他是这样的一个选择。从他的这个选择上来的话,好像他是一种逆城市化的这样的一种选择。
王建:刚才刘戈讲这个故事,其实他还是讲的很多城市白领,他们现在因为像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房价太高了,他过不下去了,他走了。我们现在讲的城市化,它话的是农民,它是让农民取得市民的身份,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两亿农民工,这两亿农民工本来他已经参加了城市的经济建设过程,他应该是带着老婆孩子在城里边来居住的,如果一个家庭是四个人,我们现在农村统计,就是一个家庭大概四个人,那么这样的话应该有8亿人在城市居住,这么大量的农民工,当他们转换身份的时候,那你说是不是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对房屋的,住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房价就成为阻挡他们的更大的一个阻碍了,因为白领,至少还有个几千块钱,但是农民工一个月千把块钱,这样的话,对于北京像四环以里的一平米33000的这样的价格,谁受得了呢?但是呢,我要讲的是什么?就是对于一个国家,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就是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它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而不断上升的。比如说像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是几十块钱,那么到现在国家给我们也是几千块钱了,那么这个工资上升的过程,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要素,作为生产要素它的价格提高的过程,土地作为一个要素它也是要上升的,而且土地它应该上升的幅度更大,因为在中国我们人是富余的,但是土地特别稀缺,那这样的话,当然高房价就是一个阻挡中国推动大规模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持人:确实这个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但是居者有其屋,那么让每一个在城市生活的人都能够有一席之地,居住的一席之地,其实政府他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从宏观调控的这个角度就盖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现在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