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Alfred Peet)是公认的现代“精选咖啡”行业之父。1966年他创立了第一家咖啡店,从此激发了许多企业家争相模仿。
他的效仿者中就有英语教师鲍德温(Jerry Baldwin)、历史教师西格尔(Zev Siegel)以及作家鲍克(Gordon Bowker)。他们从皮特购买了咖啡豆,创立了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屋。
现在,星巴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连锁机构。而皮特咖啡茶公司(Peet’s Coffee & Tea)虽然在美国仍然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但是与星巴克相比规模要小得多。
皮特公司的发展远远比不上星巴克。在20世纪90年代,星巴克每天都有一家新店在国内开张。当国内发展速度减慢时,星巴克还继续在国外市场上扩张,并计划在2009年在国外开放900家新店。现在,29%的星巴克咖啡店都不在美国本土。
同样从小型企业创业,星巴克利用国际市场的机遇,迅速成长为了行业巨人;而皮特公司却仍然是小规模企业,尽管名声不错。
你的公司可能和早期的星巴克一样,是一家发展稳定的中小型企业。现在,你公司的产品质量好,业务发展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人力资源也已到位,是时候进入国际市场了。
那么你将进入哪些市场呢?
许多中小型企业正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在经济危机遍布发达世界的现在,答案可能就是新兴市场。这是一片充满机遇、值得所有中小型企业认真发掘的领地。
要利用新兴市场的机遇,中小型企业的执行官们可以使用一个路线图。其要点如下:
发现机遇
制定计划
研究目标市场
建立组织
警惕危机
以坚实的管理基本原则为基础,这个路线图为无数中小型企业带来了成功。
法则一:发现机遇
“只要决心比海深,雄心比山高,未来就无限光明。”—西方谚语
那些凭借雄心和决心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大企业,为中国的小型公司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谢祖墀、柯安德(Andrew Cainey)和何德高(Ronald Haddock)在《战略+企业》(strategy + business)杂志上写道,中国公司有一个“强大的根据地”,因为他们“与来自各个新兴市场、不同技术熟练度和文化魅力的消费者有共鸣”。
这是中国中小型企业的优势。而同时,他们也有劣势。中小型企业很难扩张到新兴的国际市场,甚至可能无法生存下去。营养成分制造商建明工业(Kemin industries, Inc.)是一家成功的中小型企业。建明工业的董事长尼尔森(R. W. Nelson)是向新兴市场进军的坚定信仰者。
在entrepreneurship.org的一篇文章中,他说,“当前机遇遍布全球,而以南美、东欧、俄罗斯和亚非部分区域的新兴市场为最多。创业型公司尤其要利用这些机遇。随着产品开发成本的增加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小公司应尽量占领多个市场,以赚取合理利润。这甚至关乎企业的生存。”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