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长达半个世纪甚至百年的工业开发后,这些城市资源依赖型发展的路子终于走到尽头——
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四川省华蓥市,在加大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等低碳环保产业的同时,通过先培训、后上岗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使这些刚下岗失业的产业转移工人重新就业。图为华蓥市1名原煤矿工在电子厂上班工作。 邱海鹰摄(人民图片)
4年前,12个城市被国务院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4年过去了,在中央转移支付等政策的扶持下,在地方政府和人民的艰难探索中,12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面临任务和困难仍旧很多,转型仍在艰难推进当中。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矿”独大、以“矿”为主的产业结构,捆绑了众多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夜之间全部抛弃
走出死胡同,仍打“资源牌”
10月19日,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一座总装机2×330兆瓦的煤矸石发电厂正在紧张建设。“等到明年上半年建成发电,它将是全市甚至全省第一座利用矸石、煤泥和洗中煤发电的项目。”项目负责人通化矿业董事长赵显文激动地说,“届时,通化矿业‘一体两翼’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将正式形成!”
站在煤矸石电厂的工地上,赵显文介绍了通化矿业“一体两翼”战略转型的由来。“过去煤一提到地面就被卖掉了,完全不经过加工转化,眼看资源越来越少,我们发现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再继续下去,就是一条死胡同。”2007年通化矿业集团正式提出“一体两翼”战略转型,“一体”,还是以煤炭为主体;“两翼”,则是将煤炭采出后全部入洗,然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焦炭—煤化工产业链,一路进入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砖循环产业链。
资源,曾经是城市的心脏、命脉,12个城市中,许多城市都是先有矿后立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矿”独大、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捆绑了众多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部抛弃。“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型期我们并不否定继续利用传统资源,但传统产业必须升级改造,要让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发挥出更多的价值。”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副司长彭会军说。
与通化矿业集团一样,围绕传统资源型产业,用延长产业链、改造传统工艺,实现环境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升的企业,在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不是少数。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利用废弃矿区和煤电优势,建设大型水泥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综合利用粉煤灰26万吨、炉渣66万吨、煤矸石4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该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利用废弃的矿区用地,又可使部分职工实现再就业,一举多得。”焦作市发改委主任陈湘介绍说。
在江西萍乡市,依托当地优质粘土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陶瓷产业,至今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地陶瓷商会会长罗接发告诉记者,经过数十年的升级发展,萍乡工业陶瓷已经成为国内同行的翘楚,许多产品在国内市场有绝对竞争优势,而且100多家陶瓷企业遍布各个乡镇,已经成为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带动力量。
彭会军提醒说:“因为许多依托传统产业发展的接续产业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所以尤其要注意接续产业的节能减排,如果不做好节能减排,资源枯竭留下的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会愈加扩散。”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