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11月8日电(记者林建杨 苏晓 朱林)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前夕,世界经济遭遇了美国推出的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将由此大量印钞,美元维持弱势甚至继续贬值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而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泛滥引发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将使通货膨胀问题“雪上加霜”。
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警告说,弱势美元和流动性过剩,将推动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因此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要警惕“输入性通货膨胀”。
同时,由于美欧经济复苏乏力且投资机会少,加上美国超长时间的超低利率政策,巨量投机性资本(俗称“热钱”)将持续涌入复苏情况较好的新兴经济体寻求更好的回报,因此新兴经济体还要严防资产泡沫的风险。
“热钱”潮涌加剧“输入性通胀”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美联储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在提振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压低美元汇率,从而伤害到其他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更会刺激国际资本涌入发展中国家赚取利润,从而给这些国家的政策制造困难。
马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推高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进而为日后更高的通货膨胀埋下伏笔。另一方面,“量化宽松”将推动投机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导致这些经济体面临更大的通胀风险。因此,总的来说日后全球面临的通胀风险大于通缩风险,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马骏认为,在美国于11月3日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前,市场对此的预期已经导致美国利率下降和美元贬值,借美元购买其他国家资产和大宗商品的套利行为大幅增加,从而推动按美元计价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升。
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底至10月底,国际市场上铜、黄金和原油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9.4%、11.8%和8.1%,代表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上涨18%。
马骏表示,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现在通胀率已经达到5%至10%的危险区,而中国也将在2011年面临通胀持续加大的压力。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