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平安收购深发展:国内最大并购案呼之欲出
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0/5/6 10:51:05   
>> 相关新闻链接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挺进“8”时代 ·群雄逐鹿移动支付市场
·继续观望还是出手买房? ·高一雷 农村新民居建设大有可为
·陈淮:中国需20至30年实现让民众“买得起房” ·格子铺经营需迈几道槛儿?
·新政下,房市是否面临拐点? ·城市化能否化解收入低难题?
·做产业就得做品牌 ·补维生素过量对身体有害
    中国平安的“大金融”计划已经触手可及。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这桩国内目前最大的并购案历时将近一年,终于获得监管层的点头放行。这意味着国内惟一一家以保险为主业的金融控股集团,将得以改变一直以来“跛足前行”的窘境,补齐银行业务方面的短板,真正有机会去比肩汇丰、花旗等国际综合金融巨擘。

    >>事件

    多部门核准只差证监会

    5月4日晚间,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双双发布公告,商务部、银监会和保监会均已经原则同意中国平安携手其控股子公司平安人寿收购深发展的股份。证监会则核准中国平安通过换股方式收购美国新桥投资持有的深发展股权。截至目前,此项交易仅待证监会同意平安人寿参与深发展的定向增发。而相关人士估计,这最后一道批复“已无实质性障碍”,整个方案获批已经“进入读秒阶段,几无悬念”。

    根据去年6月份双方签订的交易协议,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分两步走:第一步,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人寿以每股18.26元的价格认购深发展定向发行的3.70亿至5.85亿股股权;第二步,中国平安将定向增发H股,以114亿元人民币现金或者换股的方式在2009年12月31日前(此交易截止日期后经两度推迟,延期至今年6月28日)购买新桥持有的5.20亿股深发展股权。平安表示,最终交易耗资将不超过221.27亿元,持有深发展不超过30%的股权,并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

    而前晚中国平安的公告显示,在第二个步骤当中,新桥选择以换股的方式转让深发展的股权:中国平安向新桥定向增发约2.99亿股H股,新桥以其所持有的深发展约5.2亿股股份作为支付对价。如果以昨天中国平安H股的收盘价63.20元计算,新桥获益将近189亿元。

    >>影响 中国平安

    综合经营或将显现优势

    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建一昨天表示,平安银行短期仍是集团综合金融三大支柱中的短板,在现有规模基础上,交叉销售实现的利润贡献还相对较小,因此有必要快速加强银行平台的建设。

    国金证券则表示,收购深发展之后,中国平安除了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可以互换其优质客户资源,交叉销售能力增强,综合经营优势将更加显现之外,还将“托”深发展的“福”,增厚自身的业绩。国金证券认为,一是深发展盈利能力高于中国平安,二是交易双方并非等股对换,新桥选择换股而非现金支付使得中国平安隐含溢价超过60%,摊薄了业绩。国金证券预测,上述两方面原因使得深发展带给中国平安最大利润贡献或将接近15亿元。

    深发展

    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升

    有望增厚收购方的业绩之外,深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受益不少,最明显的当然是通过此项交易首先缓解了融资压力。虽然深发展向平安人寿的定向增发还未获最终核准,不过国泰君安证券预测,深发展定向增发的股份数很可能接近上限5.85亿股,以增发价18.26元计算,将募集105亿元左右的资金,使其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2.6个百分点,至8%左右。

    >>后续

    存在第三种整合方式

    双赢的预期背后,是一段注定艰难的整合之路。从去年双方提请交易的消息一出,市场就数度揣测中国平安将如何整合旗下的平安银行与深发展,如今这个问题扎扎实实地摆在了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面前。外界看来选择无外乎两种:一是将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使得深发展成为平安集团的银行业务平台;二是持续增持深发展股权直到将其私有化并退市,然后与平安银行合并打造大平安银行。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王小罡分析,无论是谁合并谁都极其困难,第一种选择将遇到国内金融分业监管的制度限制;第二种则是成本极高,私有化意味着即使持股人肯把手上的深发展股票卖给平安,但还要看平安有没有能力接下来。王小罡指出,第三种选择也是存在的,在一段时间内两家银行只限于业务层面的合作。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强调,中国平安将以“包括但不限于合并的方式”整合深发展和平安银行。

    ■记者手记

    综合金融破局者之路

    平安似乎习惯于破局者的角色,从草创之初便搅得原本一潭死水的国内保险市场烽烟四起,到开发投连险掀起一波买保险的热潮直至酿成危机,再到一直坚持走综合经营模式,即便数次与监管政策相悖仍未退缩。

    199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以整顿199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金融市场失控的局面。政策传导至保险行业就表现为几大保险公司被一拆再拆。不过当时,平安已经喊出了搞综合金融集团的战略,即集团控股模式,由一个集团(或控股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产险、寿险、投资、银行、证券等子公司,集团对旗下的所有业务、财务、计划和风险内控等重大决策进行统一管理。显然,这一规划与当时的监管政策南辕北辙。

    在那种情况下,平安只能使出“拖”字诀。从1996年开始着手分业准备,但方案一直未获通过,1998年和1999年两度上报分业方案均因“分得不够彻底”被驳回。平安倒也不着急,而且还得寸进尺。1996年,平安完成对工商银行珠江三角洲金融信托的收购并更名为平安信托,并在平安信托的名下成立平安证券。这些举动直接触怒了监管层,那几年,监管机构停止审批平安新的分支机构。

    谁料2000年后,风雨突变。随着加入WTO,国内金融监管的思路逐渐由谨慎“防风险”转向平稳“促发展”,平安的“大金融”梦想不再显得那么不合时宜。2001年12月7日,保监会同意了平安按照保险集团模式进行分业改革。2003年2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平安的金融控股构架正式确立。孤独地“拖”了10年之后,平安终于获得了一张完全的金控牌照。

    此后,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平安规划大金融版图时的利润增长点,先是收购福建亚洲商业银行,更名平安银行,再是拿下深圳商业银行并整合进平安银行。不过在争夺广东发展银行时,平安不敌花旗和中国人寿,成为其实施银行战略以来的最大挫折。而此次入主深发展,平安终于得偿所愿,在十多年的孤独坚守后幸运地成为综合金融运营的尝鲜者。(祝剑禾)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