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期待大众化夜生活喊醒“早睡”城市
其实,不管是外地人、还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都能很深刻地感觉到,石家庄的夜晚不但不够绚丽多姿,而且还显得有些“嗜睡”。记者连日来走访也发现,对于石家庄来说,城市的繁华和生气几乎在22时左右就匆匆结束了。很多接受采访的市民都表示,目前,石家庄所谓的夜生活显得单一而且短促。外地人一个很明显的感觉:似乎这个城市“睡”得太早了。
“其实,纵向比,我觉得石家庄的夜生活还是在发展的,前几年人们到了晚上都不愿意出门,公交车、路灯等都跟不上夜生活的步伐。”在石家庄生活十年的李先生回忆说,这几年随着市政设施的逐步完善,城市已经亮起来、方便起来,商场也经常有“时段性夜场”,比如店庆夜场、黄金周夜场等,晚间营业时间逐步延长,石家庄的夜间消费不再像以前那么冷清,尤其是“夏夜经济”已经显露出无限的潜力。“我记得2000年左右刚来石家庄的时候,到了晚上8点,商场基本都关门了,根本没有什么好的去处了,现在倒是不时可以和朋友泡吧、去茶馆,还可以去足疗和松骨,也可以到KTV高歌一曲,应该说比以前丰富多了。”
不过,横向比,李先生却感慨,与别的城市比,似乎省会的这些休闲项目称作“夜生活”还是有些牵强,“你说完全没有夜生活吗?似乎也不是的,石家庄的KTV和洗浴中心都不算少,茶馆、酒吧也几乎随处可见,可是到了晚上,却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一些大众化的夜生活还是不够完善。”李先生说,饭店、商场的早早关门,无疑让这个城市一下子就“灰暗”了,而所谓的酒吧、茶馆等纯娱乐消费在石家庄也没有形成文化,没有小吃街、没有酒吧街、没有茶文化的石家庄不免就显得“冷清”。
有专家指出,石家庄为什么没有夜生活,很多人将原因归之为石家庄人没有夜生活的习惯。其实,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城市中的人们是伴随着城市“早睡”的,当一个城市拥有夜生活的硬件时,作为软性的个体的习惯也必然会悄悄改变。
■观点
太早“入睡”反映城市活力不够
早在前几年的在CEPA——— 石家庄高层论坛座谈会上,时任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经济研究员的谢国禄先生就曾经给石家庄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还不到22时,石家庄就已经很寂静了?谢国禄说,到石家庄的第一个晚上,就让他有点纳闷:还不到22时,就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了。“从这点或多或少可以看出,河北人的消费观念、商业观念都还跟不上。”谢国禄说,消费观念的落后,会让前来投资的人感觉没有生意可做,进而就会减少投资人的兴趣。
对此,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郭省指出,石家庄人夜间消费的意识比南方一些城市差是肯定的,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以前省会商场大多晚上六七时就关门,现在延长了三个多小时,节庆、店庆还会搞夜场。习惯的培养关键还在于,城市夜生活环境是否能满足不同类型人的夜生活需求。“我们可以看到,每到晚上,各大公园都有很多休闲娱乐的人,他们或起舞,或扭起秧歌。这些人肯定希望能增加一些夜间文化演出、民族风情表演活动等,提高群众的参与性、互动性。”郭省说,一个城市的夜生活质量是考察这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大众消费取向和投资发展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气兴旺、丰富多彩、消费活跃的夜间经济环境,体现的是这个城市和城市中个体的“活力”,反之,一个太早入睡的城市,必然显得有些“落寞”。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