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省2009年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7%的条件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8%。显然,后者的同比增长速度大大超越了前者,居民储蓄余额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说明社会需求的趋强和对发展预期的向好。不过,在这其中,我省年文化消费品的数字却不甚明朗,还不能从数量分析的角度来审视社会文化需求与消费的变化与发展。
尽管如此,在全国范围内,2009年社会文化需求与消费的发展还是呈现出了良好、强劲的态势。比如电影市场,经过电影人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与其衍生产品及相关收入,闯入了世界前10名;而济南全国图书展销会,其交易码洋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在我省,从本报记者近期的调查结果来看,图书、电影、演艺等市场十分活跃,在数量上有着一定的增长。可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冲击”下,文化消费有着这样一种逆势而上的市场作为,的确令人欣喜。从人的需求本身而言,不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下,人们有着怎样的读解和认知,但文化的需求始终是处于较为高端的一种精神需求,在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下,需要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所以,文化消费的有效增长一定要有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基础,但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下,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可能、可以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表现出自身的旺盛和活跃。由此再来审视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在培育和引导上我们有着这样几点认识:
一是精神文化需求并成为一种依赖,是人们所固有的心理行为,这与物质条件相关也可以无关,它说明着大众文化需求与消费的一个普遍存在——— 哪怕是一个潜在的存在,它非常需要社会去进行有效的激活和全面的挖掘。二是要前瞻性、创新性地正确看待大众文化需求与消费,再也不能以传统的甚至是陈旧性的思维与观念来认识它们,在“满足大众文化需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等等话语的后面,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上升空间和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的基础驱动!因而要从社会需求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当下构建的战略高度,来培育和引导大众文化需求与消费。三是当下的大众文化需求,需要进行细化的市场分析和判断,因为当下的“大众”已不再是“广大群众”在数量变化上的一个概念,它有着主流非主流、阶层与群体、个性与个体等的区分,有着实体消费也有着虚拟消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提供应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目标消费者,从而有效、实质地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四是大众文化需求与消费,非常需要正确的舆情环境的影响,需要社会正确的引导。
(作者为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