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是预期还是现实?
巴曙松认为,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比较明显的通胀的形成往往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实体需求(比如投资或出口)的大幅增长,二是信贷投放高速增长,三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目前投资已大幅增长,信贷投放增长也非常快,所以2010年的物价水平受农产品影响非常大。
伊磊预计,2010年物价将在货币因素的推动下明显上升,预计全年CPI增速3.5%,考虑影响CPI的重要因素——— 猪肉价格已经呈现逐步反弹的趋势。预计CPI有望在二季度末达到第一次峰值。
■人民币还会升值吗?
伊磊表示,受发达国家经济回暖预期影响,特别是美国制造业库存回补和消费回升,出口增速有望快速上升,2010年将增长15%左右。人民币兑美元有望保持约5%左右的升值幅度。
而周健工明确表示,应该在2010年一次性地上调人民币的汇率。第一,可以增加国内的供给。第二,以比较低的价格进口高品质的消费品,促进内需;第三,抑制输入型通胀;第四,在短期内让国际热钱打消预期,放缓外储过快增长。
■房价还会大涨吗?
巴曙松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管理通胀预期”,实际上清晰看到了通胀不仅表现在CPI,PPI上,还往往表现在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
但是专家表示,由于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意识到了地方财政与房地产市场的纠结,因此反映在价格上,类似2009年的楼市价格超常规上涨将不可能再现。
■经济会摆脱“三高”吗?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表示,预计2010年消费形势肯定要比2009年要好,在出口有望正拉动的情况下,投资将保持稳定,消费的贡献度有望提升。
伊磊认为,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因此面临着承上启下的过渡压力,经济增速既不能过热,更不可以下滑,因此保持政策连续性,同时进行结构性调整将是今年的主题性政策思路。
C[外眼看中国]
外媒:通胀将促使中国提前刹车
对于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在预期之中。《纽约时报》预计中国有望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外媒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将促使中国政府提前采取更有力的收紧政策防止经济过热。《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超过了8%的预定目标,也远远超过了一些悲观的经济学家所预计的5%。其中四季度大幅增长10.7%,表明全球贸易复苏、国内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对于去年年末两个月出现的物价上涨,《华尔街日报》分析称部分原因是2008年同期处于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物价受到抑制,不过经济的快速复苏和物价的明显上涨将促使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更倾向于收紧信贷和庞大的政府投资项目,以避免高水平通货膨胀和可能的资产价格泡沫。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部分析师布莱恩·杰克森表示,“尽早刹车”要比任由经济加速增长更明智。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四季度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同时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业界现在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避免经济过热。《金融时报》还引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的预测称,中国央行第一次利率调整的时间会提前,大约是年中,今年将涨息54个基点,另外人民币预计将对美元升值3%到5%。
美国《纽约时报》说,如果中国今年仍然能够保持8.7%的增速,那么中国将“极有可能”在年底取代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纽约时报》引述经济学家观点称,中国可能会进一步收紧银行信贷,以应对通胀隐忧和资产价格泡沫。(本报记者 李保元)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