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训苦练筑基础
央企现在是冬训,不是简单的熬冬。在市场竞争的赛场上,央企的目标是做乔丹、科比那样的国际巨星
有人说"国企发展好是因为垄断地位",对此,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一次公开演讲的时候直接反驳:"世界500强的宝钢是垄断企业?今年进入500强的中铁、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通建设等等都是建筑企业。建筑业怎么垄断?它们都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
荣融主任的反驳是有底气的。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压力,央企不但在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中充分体现了"共和国长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本色,而且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内地企业已有34家,其中国资委管辖的有24家。
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国际巨星"是国资委对央企的期待,金融危机中艰苦的"冬训",让央企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底气。
中流砥柱
鉴于多数央企业务已遍及全球,与地方企业相比,它们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大得多。面对冲击,中央企业积极变"熬冬"为"冬训",采取"捂紧钱袋子"、"过紧日子"、"减薪不裁员"等"过冬"措施,加强预测预警预案,开拓市场,降本增效,严控风险,在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中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中坚作用。
在保稳定方面,央企首先是保持队伍稳定。早从2008年11月15日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开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已明确告诫央企负责人:"要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尽力不裁员,做到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艰苦奋斗,节约各项开支,业绩降薪酬降,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
此后,各大央企老总纷纷在公开场合明确承诺不裁员。"国企不裁员"、"央企带头不裁员",成为稳定就业的口号。
保增长方面,中央企业普遍强化了精益管理,精心细抠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一点一滴降低成本费用,一点一滴挤出利润。
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降低采购成本。中国移动搭建B2B电子商务平台,上半年集中采购金额272亿元,与上年合同比直接降低采购成本97亿元。
通过强化资金管理,降低财务费用。中核集团加强资金集成管理,集团日均资金集成额126亿元,资金集成率达88.6%。中航工业清理"内部三角债"近60亿元,节约财务费用3亿元。神华集团采取5700多项措施落实双增双节,上半年增收节支49亿元。中国国电借鉴大型商业连锁企业运营经验,对发电企业日常消耗的通用性物资实现超市化运营,使企业通用性物资为"零库存"。
在保民生方面,由于当时通胀压力较大,电网企业购电成本剧增,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为保证供电,亏损161亿元,同比减少利润238亿元。另外,国家电网积极投资中西部城区电网和农网建设,年内启动的线路改造近6000公里。
人才"大旗"永不倒
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企业。2009年,中央企业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没有放松。
2009年,是中国北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硕果累累的一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第一代高铁工人"的美誉充分肯定了中国北车人;中国北车有6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家首次定向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金蓝领工作室"这一新生事物在北车唐车公司诞生,企业高技能人才有了保证发明创造、提升技能水平的物质载体与基本条件;金蓝领、永济电机公司高级技师薛金良在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勇拔头筹;年仅26岁的焊接工人马永志,技校毕业刚4年,通过北车为高技能人才开辟的"绿色通道",成功考取"国际焊接教师",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名国际焊接教师之一;据统计,全公司今年共644人报名申请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评聘,是历年来申请参评人数最多的一年……
尊重劳动、崇尚工匠的回报是巨大的。粗略估算,仅铝合金车体制造一项,北车一线员工与工艺技术人员联合攻克技术难关13项,实现小改小革111项、技术革新52项、优秀操作法17项,有力地支持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研制能力的稳步提升。
也是在2009年,国资委对于央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在每年举行的央企职工技能大赛上有了明显地呈现--首次引入了代表现代高水平制造技术的数控车工比赛。
"数控技术反映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技术水平,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钢铁、国防、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数控车工是数控加工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之一,是企业当前紧缺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技能大赛不但能培养挖掘一批数控高技能人才,而且,也使一批数控新手得到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因此,开展数控车工技能比赛,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说。
备战"世界杯"
中国央企资产已接近18万亿元,利润在2007年就已经超过万亿,李荣融认为,这已经是中国经济"中超"中的第一军团,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央企要踢世界杯"。为了备战"世界杯",国资委正在不停地做着并购与重组。
对于不在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行业的企业,国资委的态度其实相当开放。在李荣融看来,央企自身、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都是可能的重组合作方。
不过,为完成既定的重组目标,大部分的央企可能还是会被首先纳入到传言已久的"中投二号"旗下,而这也是国资委逐步走向"三层管理架构"的预演。李荣融也表示,当前就是逐步向三层构架去努力。国资委自身更多的职能是放在监督上。
同现行的国资委直接持有大型国企股份这种"婆婆"加"老板"的"二层管理架构"不同,"三层管理架构"将国资委还原至"干净的"履行出资人,国有资产经营职责则授权专门的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这也就是"中投二号"的理论模型。
为了完成向"三层管理架构"转型的工作,2005年开始,国资委就在逐步通过完善产权市场为重组构建基础,最新的动作就是统一了全国产权交易所的国有产权交易规则。同时,不仅放手各地尝试资产经营公司的模式,而且国资委自身也设立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诚通公司实行了3年实际运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