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
这四大关口并不容易过。由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多数国有企业至今包袱多、负担重,在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同时,戴枷而舞。因此,他们需要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包括将党建创新作为打造后危机竞争力的一大重要内容。
2009年10月,美国《商业周刊》推出2009年度全球最佳企业40强,中海油排名第16位,以高成长性和全球化成为中国内地唯一的上榜企业。中海油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将国企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法宝。
根据中央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股份制改造精神,中国海油通过"三步走"推进公司的改革发展。第一步,2001年,3%的油气主业人员带着80%的优质资产海外上市;第二步,2002年,31%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带着12%的相对优良资产海内外上市;第三步,2004年,60%的后勤辅业人员带着8%的存续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
迄今为止,中海油在重大投资决策中没有出现大的失误。集团公司坚持以党组为核心、"三个委员会"的决策机制:党组管战略,定大事,决策企业方向性重大问题,决定重要干部任免;管理委员会是最高行政决策机构,制订改革发展重大决策;投资和预算审查委员会对投资方向进行宏观管理,审查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项目;金融业务决策委员会对集团的金融政策、规划和资金运作等进行决策和宏观管理。
其实,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领导力和先进性,不仅是中海油成功的核心模式,而且也是中央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坚强支撑。今年3~8月,全国国有企业参加了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央企业132家,涉及党组织217337个党员402万。活动突出中央企业特色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践,紧扣"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目标,努力把握科学发展规律、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本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四个规律"。
2009年9月15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成功召开,进一步为中央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会议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实现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强调国有企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稳住阵脚过难关
回眸2009,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坐了一回过山车,从快速下滑到见底回暖,从恐慌到平静。日趋融入国际化的中央企业,也无法独善其身
离2009年新年还有6天,美国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迎来了28年来最冷清的圣诞节,航运龙头中国远洋集团的订单大幅缩水。在曹妃甸码头用望远镜观察,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竟然没有一艘过往轮渡。
这就是危机中航运大萧条的真实场面。回眸2009,经历过无数惊涛骇浪的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依然心有余悸:"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在经济全球化大的影响下,受到这场危机的严重冲击,中远集团也不能独善其身。"
"赤字"冬天
赤字很快出现在中远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远洋的季报上面:2008年四季度亏损88.82亿元,2009年一季度亏损33.51亿元。"这样的亏损,在这十年中是第一次。"魏家福沉重地说。
巨亏之下,魏家福紧急启动风险管理机制,调整船队结构,减少新船运力,取消10艘新造船计划,延迟交船53艘。
中远员工面临不定期限待岗。尽管大家都清楚,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但心理波动不可避免。中远一位员工在博客中这样写到:"就在公司决定待岗的那几天里,整个公司人心惶惶。大家都不晓得是否会轮到自己的头上。尽管清楚自己第一批不会轮到,但是第一批不会,第二批呢?"
这样的故事,并不仅仅在中远上演。国航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国航董事长孔栋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体航空市场需求下滑,2008年二季度起,国航产投倒挂幅度逐渐放大,飞机利用率大幅下降,这些闲置运力将叠加到2009年。
伴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石化、钢铁、电力、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领域,也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危机四起的旋涡。2008年,中央企业效益出现六年来的首次下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融衍生品的巨额浮亏,将中远、国航、东航等彻底推向谷底。据国务院国资委初步统计,2008年,23家央企的金融衍生品投资遭遇大败局,合计亏损金额达上百亿元。其中,东航衍生品亏损高达62亿元,几乎是去年全部的利润。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