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安永公司无奈又无力地放下狠话说:一定要在上海找到一间大型写字楼,让自己长期分散在三栋写字楼的2500名员工聚集在同一屋檐下,哪怕“不计代价”!现在它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根本就不需要“不计代价”—事实上,安永拿到的租赁条件足以令任何一个曾经在上海租过写字楼的公司眼红。
新办公室位于上海最高和最好的写字楼内。安永的前台将设在28楼,其他员工则分布在43楼到50楼工作,每层楼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2010年7月搬家以后,他们会拥有自己的专设电梯,搬家之前,每个员工都可以参与办公室的设计方案。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只要溜出办公室就可以随时到第100层—高达47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里最著名的观景台看看风景。那是一道以玻璃地板和玻璃墙围成的观光长廊,可以看到大上海的风光,那些高楼在脚下一览无余,街上的行人像难以分辨的小黑点。就像安永大中华区主席吴港平在一封邮件中兴奋描述的那样,那里的“景色真是太棒了”。
对于大多数的安永员工来说,这个结果真可谓巨大的转变。他们中间很多近两年才加入公司的员工(以审计部居多),在办公室里还从未拥有自己的固定位置—他们必须不断地调整办公室布局,以塞下更多办公桌,即使这样,很多人还是只能采取“打游击”的方法寻找办公桌。哪怕对安永的老员工来说,这也是他们15年来第一次进驻上海真正意义上的超甲级写字楼,并实现了“大团圆”。与过去拥挤不堪的写字楼相比,环球金融中心近70层办公空间目前只有一半的面积被近30家租户使用;与同栋楼里至少2/3的租户相比,安永花为每平方米支付的租金甚至不到它们的一半。
50% Off!这或许才是更巨大的转变。
自从2007年迅速扩张以来,安永的办公面积一直是个大问题。在更早的时候—2004年到2007年初之间—安永所有员工都在世纪商贸广场的三个楼面办公,那里加起来不到8000平方米,不过已经完全能满足安永当时的办公需求。
可是,跟许多竞争对手一样,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在IPO业务的推动下,安永也在不断扩张。其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业务收入增长41%,是安永全球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人员增长更是迅猛。这一年,安永中国的员工数量达到8000名(上海的员工总数达到2500名),比上年度增加30%,仅中国区合伙人数量便比上一年增加约50%。安永不得不再租赁楼层。
“他们开口要5000平方米,或者再多一点,当时单子太多,我也记不清了。”陈立民说,2007年整个写字楼市场简直疯掉了。陈立民现在是盛世太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在2009年7月之前则一直担任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从2007年起,陈立民负责的仲量联行写字楼部便开始担任安永的租赁代表。
在陈立民的团队接触安永之前,后者已经在市场上毫无方向地寻找了很久。
因为,这还算不上一个大单子。戴德梁行华东区写字楼部主管、董事杨达说,类似安永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机构通常是大多数写字楼业主喜欢的租户。但在2007年,出手豪放的租户太多了。租下更多办公面积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无论哪个行业,大多数的企业都在迅速扩张,而你最不想遇到的一件事就是,在一场人才大战胜利后却发现办公区已经用光。陈立民说,那时候很多公司,比如耐克、欧莱雅,一次性就租下1.5万平方米—而且这样的交易比比皆是。
好的写字楼却如此之少。戴德梁行在2007年年底出具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上海甲级写字楼平均空置率下降至1.51%。从区域来看, 陆家嘴空置率最低,为惊人的0.11%。租金当然持续上涨,在世邦魏理仕担任办公楼部副董事的陈俊炜指出,从2004年开始,上海写字楼的租金便持续上涨,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租金涨幅达到20%以上。
在看过至少10栋楼之后,吴港平决定租下龙之梦广场的两层楼。几个月后,他发现面积还是不够用,因为增长太快,规划都变成了临时性的。吴港平回忆说,已经租下的同一栋楼里总是没有面积,“逼着我们分到不同地方。”
一番装修后,2007年10月,安永的培训中心、税务和咨询部门搬进了龙之梦5000平方米的办公室。同一月,安永又租下了越洋广场的三个楼面,有7760平方米供个人所得税部、咨询部和一组审计(金融组)等5个部门使用。2009年5月,安永又租下了世纪商贸广场45楼的半层楼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