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网络经济的二重属性成就了循环经济的二重循环
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网络经济实质上就是网络化了的市场经济。网络经济中的网络具有二重性特征:既有技术层面的网络,还有经济层面的网络。从技术层面上看,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电话网络、互联网络、公路网络、铁路网络、航空网络、水运网络等基础设施网络。从经济层面上看,则主要包括供应链网络、客户链网络、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业务流程网络、价值价格网络、资产资本网络、债权债务网络、金融网络、信息网络等等,总之各种由经济利益关系联结在一起的经济社会网络。其中,技术网络支持并促进经济社会网络的发展,并把各种网络把社会各个经济主体连结在一起,使社会整个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体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经济特征。同时,也正是这种网络成就了循环经济的二重循环,即一方面是经济过程中的物质、能量、信息、劳动力的循环,另一方面是经济过程中价值、资本、财富、利益的循环。
3、网络经济是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
由上述分析可知,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就是包括各种生态共生网络和循环物流网络在内的社会经济网络组织;而网络经济本身就是网络化了的市场经济,由各种技术网络和经济社会网络组成。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经济其实就是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使后者得以循环;而循环经济则是网络经济的内涵,使后者承载更丰富的经济内容。
网络经济(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从时间和空间上极大的缩短了交易相关方的距离,使得物质、能量、信息、劳动等在循环网络系统内部的共享、流动的效率和效益得以极大提升,使循环经济活动量化、精确化成为可能,从而使循环经济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借助网络经济,循环经济系统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和彰显。
三、网络经济对循环经济起促进作用
(一)网络经济可促成虚拟交换前置的实现,充分发挥信息对物质的替代作用
由于循环经济强调可持续发展,因而经济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只能限制在某个合适水平上。这就要求资源减量化,尤其是生产领域的资源减量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考虑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作用。而网络经济的发展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即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循环经济系统网络内的信息流来替代物质流,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优化。虚拟交换前置就是网络经济和循环经济相互促进的结果。
所谓虚拟交换前置,就是以物质资源的最优消耗为目的,建立物质资源的最优消耗的激励约束机制,以信息资源的交换部分地替代物质资源的交换,以信息成本的增加取代物质资源的无谓消耗,引导供应商和需求商实行定单生产和以需定产;而消费者先订购后消费,把在生产之后发生的交易提前进行,在宏观上实现社会经济流程再造。如此,既可以减少总生产中非必要物质的流动和损耗,又可以缩短社会总生产的时间。由于企业内部有交换在前的内在需要(稳定的市场和利润),企业外部即整个市场形成交换在前的约束条件,从而在微观领域形成资源最优消耗的运作机制。因此,原来的社会经济流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就可以改造为:虚拟交换—生产—分配—实际交割—消费。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交易实际上是一种合约行为,因此,虚拟交换是一种以信息交换、有法律保护和稳定预期的供求意愿的交换为内容的合约行为。从表面上看,它与一般交换并无实质性差别;但是,通过交换与生产环节的置换,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将被纳入运转有序、物耗优化、流转快捷的轨道。可见,用信息资源替代物质资源,交换在生产之前实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虚拟交换前置”思想不仅是社会总生产流程的重构,而且对广义的生产活动(供应、生产、销售)和狭义的生产(研发、设计、制造)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循环经济网络内部物质(包括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的流动越快,循环经济的正外部性就越明显,效果越好。而网络经济的发展为这一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平台,并由此重构和优化了整个经济流程,从而促进了循环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运行。
(二)网络经济可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不经济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发展循环经济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发展循环经济中所涉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循环型企业与公众对循环经济认识的不对称,主管部门与产生废弃物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循环型企业与产生废弃物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循环型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信息不对称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影响是:一是普通民众对循环经济的理念及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使之失去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对一些政策的制订和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善。三是影响对循环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四是影响有关部门或企业对循环型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创新,从而影响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网络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则可以在时空上最大限度地缩短各方的距离,使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通过产业网络内部的信息共享、主页信息与公众和政府共享,以及建立环境信息资源库和网络交流平台等手段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并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业务流程再造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并导致一系列结果的发生:一个或连续的操作。最简单的流程由一系列的单独任务组成,有一个输入和输出,是输入经流程变成输出的全过程。流程对输入的“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转换成输出或仅仅以原样输出。业务流程再造(简称BPR),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工作流程,对其进行再设计,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性程序。BPR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其的目标是重新设计组织经营流程,使新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方面的内容最小化,由此获得经营绩效的提升。这种做法有普遍实用性,它既适用于单独一个流程,也适用于整个组织。BPR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服务顾客的价值增值流程的再设计为中心,强调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实现组织改进、员工授权、顾客导向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合理有效的业务流程,最终达到企业在动态状况下适应加剧的竞争和变化的环境为目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总之,BPR是在对企业原有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流程的重大改进和创新,其目的是获取更好的经营绩效。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管理的模式层出不穷。与其他管理模式比较,业务流程再造既不强调企业的整体功能,也不强调职能部门的专业功能,而是强调流程中主体要素的行为,即流程本身。如果说强调功能意味着把正在做功的主体当作是“理想的”、规范的、不会变化或变化极少的结构,因而不断的检查和控制它的做功;那么强调流程则意味着把做功的主体当作现实的、灵活的、运动中不断变迁的结构,因而把不断运动变化的流程以及决定其变化的主体要素作为关注的核心。这是设计业务再造模式不同于设计其他管理模式的独特视角。可见,业务流程再造也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减量化要求,也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杨雪锋.基于虚拟交换前置资源节约型经济流程的基础与条件探讨[J].经济学家.2005,(5)
2刘远彬等. 信息不对称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影响及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科学 2004,(2)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