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
吕岩被自己的O1手机难倒了:他想打开手上那款工程机的后盖,尝试了几下却未成功。
稍可宽慰的是,他并非唯一遭遇此尴尬者。不止一名试用者称,这款手机的后盖不太容易打开:它的表面偏滑,不易着力,必须掌握推开的适当方法。但坏消息是,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吕岩自己的手机”。作为联想移动总裁,在2008年,是他亲自拍板投入约六千万元用于3G终端的研发,而成果就是他手上这支黑色、一掌大小、神似iPhone的手机。
巨资开发一款让自己小小尴尬的手机?错!
这个后盖应该算一个“快乐的麻烦”,这标志着联想移动正把自己推向一个极端:如果只求稳妥,这种细节并不会构成障碍,但也就不会有所突破。之所以出现后盖的材质问题,根本而言,是联想移动希望做一款足够轻薄的手机:除了寻求结构上的合理性,他们也尝试着外壳厚度的极限——好在,销售之前,一切仍有改进余地。
这款联想移动出品、即将作为第一款OPhone上市的手机叫做O1。意思明确:这是第一款OPhone。
而联想移动对其期待非常现实:它希望借OPhone重整旗鼓。这家在2005年时还领跑中国手机市场并为联想集团贡献颇多利润的公司,在之后饱受挫折: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的强势进入二三线市场,以及山寨机们的崛起,把它夹在了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之间。2007年,它出现亏损,并在2008年初以一亿美元价格出售给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基金。
多少带有一些轮回色彩,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参与到了其全新的战略制定。15年前,当中国电脑产业被外国品牌冲击得七零八落时,柳传志治下的联想电脑逆势反击,成一方霸业。这次他能重复奇迹吗?
在2008年下半年,柳传志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手机业最后竞争的是研发。目前手机业还没有形成一个PC业‘操作系统+CPU’式的统治者,就要问问自己,还有多大空间是可以让我们做的?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实力是非常雄厚的,如果中国的手机公司能够和运营商一起来考虑手机业的发展,做比较实事求是又有一定高度的计划,外国手机打不过我们。光靠形式花哨,或者纯粹靠销售,甚至山寨机,都不是长远之计。”
联想移动的O1正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紧密与运营商合作,以占据一个大舞台。那么,如何才能不堕为后来者的实验品?
可以预见的是,在联想之后,戴尔、HTC都将推出自己的OPhone。作为第一款OPhone的制作者,联想的压力在于,如何能够做到现阶段的最好,如何成为参考价值大于借鉴价格的第一款OPhone手机,而非成为后来者们的实验小白鼠。
为此,联想移动用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才做出能够拿给用户试用的手机。无论在费用投入与沟通成本上,联想移动为此所付出的代价都高于以往任何一款手机。联想在2009年拿出一亿元左右的费用,其2009年比2008年的费用高出50%。此外,联想移动先后给中国移动提供了十几个设计草案、绘制了近十个设计效果图、制作了9个产品模型。
平衡终归是微妙的。
首先,尚在开发中的OPhone当然会有不稳定的因素,但购买手机者并不会宽容这些。联想移动管理研发质量系统的副总裁梁军坦言:“如果是诺基亚,用户可能可以忍受这种不稳定。但对于联想,消费者的容忍度低。”
用高品质来补足消费者相对较低的容忍度是联想必须坚持的准则。比如,最初版本的OPhone开机50秒后,用户才看到中国移动“心机”的画面,继而是代表OPhone平台的蓝色光圈。这样的好处是,除了程序的加载相对从容,OPhone的运营商和操作系统属性也能被清晰呈现。但问题是,用户对近一分钟的开机时间有足够的耐心吗?可这就成了一个必须谈的问题。到测试机上,OPhone的开机时间已经缩短到38秒——一个有所提升但仍然不够好的数字。
其次的问题是,因为它是一款全新的产品,试图被注入的功能就异常之多,但它们未必能立刻实现。
情理之中,中移动希望在OPhone中放入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个导航系统完全基于TD网络:无需地图放在手机中,而是当手机走到某一个基站的时候,识别当地的位置,然后从服务器端下载地图到手机中。但是,“硬伤”是TD网络尚不完善,很难保证用户体验。
联想移动则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打补丁。于是,在最终版本的OPhone中,用户即将看到两个版本的手机导航,分别是中移动和联想的版本。后者则是使用比较传统的手机导航,将地图全部拷到手机本地,而不依赖网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