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 刘睿 邢毓静
金融危机推动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已经启动,但任重道远。
从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看,寻求一个良好的制度和机制来实现货币和金融稳定是所有政策与改革的目标。本次金融危机令全球经济出现严重下滑,金融市场大幅动荡,造成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可是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却无力应对。这正是G20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现实动力所在。
在匹兹堡峰会之前的两次峰会中,华盛顿峰会提出了振兴经济推动金融改革的原则,伦敦峰会则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扩大财政刺激计划、大幅度扩大IMF可用资金、加强金融监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内容。从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看,其中的一个主要亮点是对IMF的增资。IMF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提供短期流动性贷款,增资可以缓解IMF的可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注资国家必然要提出各自的诉求,成员国话语权增加将促进问责制的完善,使得运作更透明。
此外,匹兹堡峰会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治理和监管的改革思路,具有积极意义。在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方面,匹兹堡峰会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发展中国家投票权将有所提高,但美国的投票权比例是否降低到15%以下还很难预料。对于中国来说,理智的选择就是要积极参与并推动IMF的改革。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发生变化,逐步形成一些基础性的市场和制度条件,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区域货币合作,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打基础。
另一方面,从此前国际多边机构的一些运作看,往往是承诺容易,执行困难。在后续程序和政策的协调,监管框架的建立,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方面,执行的任务依然艰巨。执行困难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反对贸易保护的申明形同虚设。仅2009年上半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就达近60起,涉案金额超过80亿美元。6月,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了3起反倾销调查,欧盟也对中国的鞋和鸡肉等商品提出了反倾销诉讼;9月,美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10月,欧盟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因此,后危机时代,改革的步伐是否仍能保持值得关注。
尽管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显示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在G20峰会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甚至没有真正成为主要议题。实际上,G20选取了易于达成共识、更具可操作性的方式来推动改革。其中一个主要思路,就是通过建立新的借贷基金来缓解部分国家的资金流动性问题;通过改革与强化金融监管,对金融行业产生正确的激励以避免危机重演;通过增加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权和参与度,扩大金融体系的影响和执行范围,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治理和监管体系的完善,打造一个更有效、更加协调一致的全球金融体系。
对于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和以美元为中心的不均衡国际货币体系,各国需要共同进行一场持久的改革,这场改革无疑是对现有国际经济格局的一次重要调整。从可行性角度,这一过程必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华盛顿峰会上,美国对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表示肯定,也提出应考虑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和代表性,但仍然强调,改革应该在尊重市场和效率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实际上,要想重建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比较困难的,美元本位格局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的那样,从大萧条算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用了15年的时间,这次危机后,新体系的建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成本也会更高。世界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