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1世纪经济报道》对信诚人寿保险公司CEO陈嘉虎的专访报导)
矩阵平衡下的盈利博弈
《21世纪》:作为从业20多年的保险公司掌舵人,你对保险公司经营必定感触良多,之前听说信诚内部奉行“矩阵平衡法”,希望能与我们分享。
陈嘉虎:保险公司的经营,好比矩阵的四个角,分别代表规模、盈利、内涵价值和首年亏损,互为制约影响。你可以冲规模,就是增量,但是放量增长时候,会影响到你的利润。因为通常用来冲保费规模的产品,利润指标相对比较低,盈利受影响。此外,盈利还受到内涵价值(Embedded Value)制约。通常EV高的产品,首年亏损又比较高,又会反过来继续影响当年盈利。
有个小故事可以分享一下。给客户让利最大的产品,是不是受客户欢迎的畅销产品呢?当年马来西亚有一家公司就曾尝试过。这家公司推出一个产品,给到营销员佣金8%(行业惯例30%),其余让利给消费者,结果该款产品的销售完全失败。
《21世纪》:在中国保险市场博弈中,中外资保险公司在策略上面有何不同?
陈嘉虎:稳定性的经营,它最主要是一个公司经营的哲学。而经营哲学,每个公司都有很大区别。比如说今天部分公司主要打规模战,因此选择了做大规模的市场策略(产品和渠道)。一般来说,这种思路的结果是偏向于短线行为,业务受经济环境影响的波动容易比较大。
就信诚而言,借助外方股东160多年的寿险经验,我们确立了稳健的业务发展策略。在产品开发方面,我们最看重的一个指标——产品的内涵价值,EV包含了公司现有业务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未来能带给公司股东的现金收益的现值,因此它体现了公司现有业务的经济价值。
《21世纪》:目前在中国你们怎么考虑矩阵关系?
陈嘉虎:信诚在中国还属于中小保险公司。仅在外资合资寿险公司当中,我们保费收入排在前五之列。因此,规模发展也是信诚重要的使命。
但是,在发展规模的时候,我们也要平衡内涵价值发展。在经营到第六七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探讨利润周期;我们的股东也鼓励(并不是强制),希望我们能够尽快达成这样的一个指标。
从今年开始,我们全面关注矩阵发展,也因此看到了以前未能重视的一些做法。我们很骄傲的说,信诚已经开始掌握矩阵发展的规律,懂得如何更加有效、健康地实现平衡。在个人从业经历中,实际上2009年也是我成长最多的一年。
《21世纪》:矩阵平衡术中,信诚对于利润如何看待?
陈嘉虎: 矩阵发展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因为它会决定公司利润目标。
利润又分为两大块,一个是投资利润,一个是经营利润。很多公司表面看起来是盈利,但是你要透彻观察,它的利润是来自投资利润,还是经营利润?
我认为比较健康的保险公司的利润应该更多来自经营,要是公司的投资盈利而掩盖了经营亏算的话,未必健康。如果投资也有利润,经营也有利润了,那当然是最好的。
《21世纪》:成立近十年,信诚人寿尚未盈利,股东对公司的盈利的态度如何?
陈嘉虎:今年是信诚第九年经营,当然董事会也希望我们能够达到7到9年的利润周期,我们也非常努力去争取。应该说,信诚今年也把打平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很多人说一家保险公司的利润周期应该是在七到九年之间。不过,我倒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七到九年的利润周期,应该是适合于海外的模式。海外的模式,就是说新成立保险公司能够在成立之日起自由开设网点经营,如此情况下,七到九年的利润周期我觉得是合理的。
但是在国内,特别是外资合资寿险来说,情况非常不同的。首先,我们不能够在一次性或集中几年内在全国铺设网点,因此固定成本支出无法在新公司设立前几年计提;现实的情况是每一年都必须开设新点,相应每一年就有新支出,很自然的就会把利润周期拉长。
信诚是属于合资寿险中开网点比较多的,每年都开两家分公司、几家营销服务部。每一年都有很多新的投入。如果说,我经营了三年四年之后,我就不开新点了,我认为我们可能早就盈利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