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融资始末
《中国经营报》:有关融资的过程,外界流传着N多版本,国美准备融资的初衷是什么?最初的谈判是何时启动的?
陈晓:融资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客观存在的资金需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0月黄金周是国内消费的强弩之末。从统计数字上来看,黄金周一过,国美的销售业绩就像刀切一样直线下滑,掉了20%,这让我们意识到引进新资金的重要性。而大股东刚好就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现了问题。
但在那个环境下,即便我们有融资的需求也没有任何融资的“窗口”——所有的人想的都不是投资,而是怎样将投资的钱拿回来。这个局面一直持续至2009年3月。
得益于国家4万亿救市资金的投入,国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开始恢复,也带动了香港股市。我们的融资窗口真正启动是从4月份开始的。
《中国经营报》:具体的融资方案是如何确定的?融资的底线是什么?
陈晓:公司的底线很简单,公司需要多少钱,融资的金额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决定以何种方式、或者花什么样的代价去融资,这是第一个。根据我们公司内部的财务测算,以未来三年现金流作价为依据,我们确认大概需要30亿元左右的资金,足够满足公司营运开支,应付2014年到期的可转债提前赎回的风险。理论上这些钱今天还不需要,要留到2010年。而从一个企业稳健的财务政策角度来讲,应该有这个储备,因为环境依然存在变化的可能。
自从国美出现危机以来,政府一直很关注。在宏观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各方都不希望大型企业出现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年,如果一个大型民营企业突然被国有化,实际上是市场的倒退。同时,国美作为一个知名的零售企业,政府也不希望看到外资来控股。这也是两个底线。
在融资方案中,我们提前锁定了食草性的财务投资者——私募基金,因为私募基金是一个阶段性的财务投资,通常想的不是控股权,而是财务上的收益。而战略性投资是食肉性动物,瞄准的是控股权。国美股票复牌即大涨,投资者账面上的浮财一度翻番,相信他们也会很高兴的。
事实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停牌时国美股票价格要低于国美的实际价值,这个融资加增发的方案综合考虑了股东及各方面利益,应该是个最佳方案。
《中国经营报》:据说黄光裕跟国美方面还有一些信息传达的途径。
陈晓:传达的途径可能会有一些,但是我们之间是没法交流的,所以也不可能替他做决定。而且即使他的股票卖了,也只是个人套现,解决不了公司的资金需求。
战略调整中的国美
《中国经营报》:在过去七个月,国美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转型,由过去的“跑马圈地”转为“精细化管理”,这种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陈晓:国美经过“跑马圈地”的阶段,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链锁企业,但如果国美想在这个行业之中始终保持领导地位的话,就必须重新修正我们的整体战略,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成长模式。这意味你的合作伙伴、利益相关方对你的支持,对你价值的认同是内发性的,可以持续不断地来支持你。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