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与公开的矛盾
目前,云南白药集团在美国销售有5种产品,包括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膏贴、云南白药酊剂和云南白药气雾剂。不过,它们并非以药品身份在市场上销售,而是以“膳食补充剂”的面目出现。因此,美国FDA也不是以药品的标准来要求这些产品。
FDA官网显示,根据1994年美国国会颁布的《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膳食补充剂制造厂商有责任确保产品上市之前的安全性,FDA也有责任对已推向市场的不安全的膳食补充剂采取措施。
通常来说,在进行生产和销售之前,膳食补充剂制造商不必在FDA注册或得到FDA的许可,但厂家必须确保产品标签信息准确无误。
“如果取得药品身份,可能需要8亿元到10亿元投资和5到10年的周期。”云南白药公司负责海外销售业的副总经理魏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基于此,云南白药选择了膳食补充剂这种易于进入美国市场的变通形式进行销售。等到合适的时机,再申请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
根据美国FDA规定,膳食补充剂进入美国市场,须将其所用植物或动物成分进行罗列并备案,膳食补充剂的标签中必须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商、包装商或批发商的名称和地址、所含成分表、服用方法及剂量以及包装规格等。
对世界各国植物药法规非常熟悉的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中医药学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市场运作中,膳食补充剂如果没有出现大的副作用或严重事故,通常不会被调查。但是,在标明产品所含成分时,既不能含有美国法律规定的有毒植物,也不能含有世界动植物保护的濒危动物和植物名称。
不能公开成分,便意味着不能自证其身,这对进军美国市场的任何一个保密的中药而言,不啻为一个难题。这个世界上最发达、对中药认知又最薄弱的国家的规定,魏波曾多次与同事讨论具体对策。
这位学者认为,西方国家对中药的不科学认识阻碍了中医发展。因此,不论是法律还是文化的差异,都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这种现状,已被西方医学研究人员逐步认识到,但是在法律层面上有所改变,仍需时日。
因此,对于在美国销售的云南白药多款产品公开成分的疑问,魏波表示,这是“入境问俗”,尊重当地的法律与消费者习惯,不存在泄密问题。
尽管魏波一再强调既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同时也要适应发展的需要”,但他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在美国销售的云南白药公开成分是否导致其配方泄密的问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