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天津多云。站在繁华的跑马道平安大厦26层,能够鸟瞰天津著名的历史风貌五大道景观。这里是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渤海产业基金”)气派的办公室,这家衔玉而生的公司设计和装饰风格十分考究,颇显出其不凡的实力和背景。
但是,谁能想得到渤海产业基金竟然是一家有外资血缘的产业投资基金公司?
方德才也没有想到,这位奇瑞汽车公司的CFO表示,当初引入渤海产业基金这个战略投资者时,根本没有想到对这家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做身份调查。
而号称我国第一家中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渤海产业基金三年多来一直没有对外界透露其真实的中外合资身份。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事实上被它投资的很多公司都不知道这个秘密,而其投资的那些项目也并未按照规定报经国家商务部批准。
本报一度联系渤海产业基金CEO李祥生等高管了解该情况,但均遭到婉拒。
合资身份
在渤海产业基金的官方网站上,一段介绍该基金的话异常醒目:“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打破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由外资基金主导的局面,推动中国本土股权投资的专业化发展。”渤海产业基金突出阐明了其本土基金的身份。
2006年年底,在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发改委于06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渤海产业基金及其管理公司的设立。随后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基金在天津挂牌,规模60.8亿元。渤海产业基金的管理公司也在同日成立,公司注册资本金2亿元人民币,股东包括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渤海产业基金的各出资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