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商业伦理的同时,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经营手段的创新
据报道,有关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网上恶意攻击一事,日前经内蒙古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侦查,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案件已基本告破,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该案虽然还未完全真相大白,但这起利用网络恶意诽谤竞争对手的事件已经大体明了。
尽管蒙牛方面一再强调,这起恶意攻击案件只是个别员工伙同公关公司人员所为,同时表示伊利以前也对蒙牛有过类似行为,但无论怎样,这足以引起我们对商业伦理的深刻反思。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诚实守信、见利思义、公平竞争一直是我国传统商业伦理的基本内容。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从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到失信违约、商业欺诈,再到利用公关公司恶意诽谤竞争对手,商业伦理的失范呈现出步步升级的态势。而“网络推手”的出现,使得恶意竞争手段更加隐蔽和难以追诉。
恶意诽谤的行为,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加大政府行政管理的成本,严重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对整个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中国乳业来说更是如此。公众对国产乳品的信任本来就已十分脆弱,这种恶意诋毁对手的行为,恐怕会使中国乳业复苏的道路更加艰难和漫长。
商业诽谤的出现,暴露出部分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缺乏基本的自我道德约束;也暴露出我国不少企业在经营模式和产品开发上仍然缺乏创新,相互模仿、同质化竞争的现象非常突出。你搞一个“QQ星”,我就搞一个“未来星”,同行之间产品结构高度相似,市场定位雷同,如此一来,“交锋”自然格外激烈,极端的情况就是恶意诽谤。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