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中,“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指标或将被“农民工市民化人数”所取代,具有真正意义的农民工城市化之门即将开启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曹秀芝,河北承德平泉县一位普通的农民。1991年初,23岁的曹秀芝离开老家,前往北京打工,她做过保洁员、送过报纸。
19年过去了,年过40岁的她依然住在北京“城中村”廉价的出租屋内,唯一不同的是,她和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小伙子结了婚,10月份儿子刚满五个月。老来得子并没有给夫妻俩带来过多的喜悦。近20年的城市生活,曹秀芝从一个出租屋搬到另一个出租屋,没买过一件像样的家具。
“我们一直这么凑合着过。”曹秀芝说,“现在有了孩子,我更是不敢想到未来,孩子将来上学怎么办?我们老了干不动了怎么办?我能给孩子什么?未来或许只能再回老家。”
像曹秀芝一样,长期(超过六个月)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全国范围有1.45亿人。他们绝大部分被纳入到中国城市化率的统计,但却一直保留着农民的身份,没有享受过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
知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将是其中一个关键主题。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中,“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指标或将被“农民工市民化人数”取代,具有真正意义的农民工城市化之门即将打开。
或许不久的将来,曹秀芝们将不再需要举家回乡了,城市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真正的生存空间。而从整个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全局来讲,农民工真实意义上的城市化,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