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4年开始,中国17年来一直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就业数据的指标,但是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没有大的变化,一直维持在4%上下,无法真正反映市场的就业情况。
都阳表示,对于新的指标“城镇调查失业率”,技术上已没有障碍。国家统计局从2005年开始,每半年就进行一次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只不过没有对外正式公布过。
这一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完善中国未来的就业政策,并依据准确的就业市场数据来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都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GDP的增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GDP增长,但就业没有增长;另一种是GDP增长也拉动就业增长。都阳表示,在中国现阶段,不应追求GDP的一味增长,可以考虑放弃无法创造新增就业的那部分GDP。
王小鲁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太小。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如果大家把蛋糕做大,但最后却仅分给少数人,这种增长对大多人来讲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基于不公平收入分配下的经济增长也无法长期持续。这就需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转换政府职能,改变政府激励机制,使各级政府能够把广泛就业和全体公民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
“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各级政府有动力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王小鲁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对《财经国家周刊》说,政府虽然需要大力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市民化,但是当前更重要的还在于给农民更多的选择权,建立农民工的长期自由流转机制。
在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浙江部分数据显示,只有20.4%的在浙农民工希望获得城市户籍,而40.3%的农民工不想转为非农户口,他们的最大理由是为了保留在农村的土地。
于建嵘表示,当前在无法短时期内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情况下,土地成为农民就业的保障,也是农民财产权益的集中体现,它可以帮助农民工应对未来的风险。(记者范若虹 徐淑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