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并购“三级跳”
【“你不能逆势而为。”平安副董事长、与马明哲同事19年的孙建一说】
寻求多年的全国性银行牌照即将到手。从2004年收购福建亚洲银行,2006年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到今日签约深发展,平安用五年时间完成了拓展银行业版图的“三级跳”。
随着并购目标体量的升级,外界杂音也越来越大,但这并不影响平安对并购深发展获批的信心。“完全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只是审批的环节很多,要一个一个去走。这是程序问题,不是政策问题。”平安高层对记者说。平安收购深发展公告发布前不久,中国银监会批准了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入股保险公司的计划。
马明哲言必称“政策”、“法规”,他想借此表明自己做的是规矩生意,创新并不等于冒险。“我们不是盲目创新,”平安副董事长兼副首席执行官、跟随马明哲19年的创业伙伴孙建一对《中国企业家》说,“你不能逆势而为。你要判断这个创新的东西是不是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符合客户的需求。金融业的利润普遍在下降,你必须把规模做大。单一业务规模做大必定是有限的,所以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间通过交叉销售,降低单业销售的成本,同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不是说哪个文件规定它不变就不变,这是大势所趋,没有选择。”
“对个人的挑战,当然有了,枪打出头鸟。你要是随大流吧,也没什么压力。但是你要想有所作为,走到大流前面的话,社会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马明哲说过。
走金融控股、综合经营这条“不大流“的路,十多年前,平安就认准了。
【2009年4月9日,中国平安在香港召开2008年年度业绩发布会】
1993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入股平安。马明哲意识到,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才是中国保险业未来组织模式的发展方向。彼时,平安还是一家单纯的商业保险公司。
此后,平安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产险、寿险、证券、信托多元金融业务的布局。
2003年2月,平安集团分业重组落幕,正式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控股设立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平安海外控股公司和平安信托。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则依法参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还差银行。
2004年,平安集团以平安信托的名义联合汇丰银行收购了中外合资的福建亚洲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这是平安在银行业领域小心投出的一颗探路石。只是福建亚洲银行太小了,业务范围被限定在福建和上海两地,且只能开展外币业务。不过,马明哲借此为平安证实了拥有并经营好银行的可能性。他似乎看见了未来平安银行的人民币业务、信用卡牌照,保险、银行的交叉互售。多年的事实表明,只要他梦见,他必看得到。
2004年,平安一定预先体验过了收购深发展的惊喜。广东发展银行引资重组。这是一家在全国27个城市设有500家网点、拥有1300万零售客户和200多万张信用卡的银行。而平安保险,刚刚融资143亿港元完成了2004年度亚洲最大IPO。
马明哲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实现大金融梦想的机会,尽管广发行因资产质量差,据说是“无人敢动”的国有银行。当年,他开始与广东省政府商讨由平安接管广发。知情者透露,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广东省就此向国务院打了报告,并且组织了11个小组配合平安重组广发。
一年后,重组突然改为公开招标。美国花旗、法国兴业等多家跨国银行闻风而至。平安与荷兰银行组成竞标团,意欲取得广发51%股权。2006年初,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来信,以个人名义建议中国政府支持美国公司收购广发行。
2006年底,马明哲和他领导的平安目送花旗带走了广发。虽然梦碎,输掉了广发行的马明哲却赢来了声誉,平安与外资的对峙,促使外资对中国金融机构给出更加合理的价格——如果没有平安的加入,广发行的出售价格肯定不会这样高(85.5%股权,241亿元人民币)。
但2006年,平安的银行梦得以延续。深圳市商业银行当年重组,平安受到深圳市政府的投标邀请。最终,平安击败渣打、东亚、交通银行等多家境内外对手,以49亿元人民币购得深商行89.24%的股份。一年后,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与深商行合并,成立深圳平安银行;今年1月,获批再次更名为平安银行。
现在,马明哲在等待深发展的消息。这几年,平安打造金融控股的道路上,没有比获取银行牌照更为险奇的故事了;也没有比加长这块短板更让马明哲费尽苦心。
2007年,平安集团保险业务的净利润贡献占比为67%,银行业务净利润贡献占比仅为8%(2008年,因为平安人寿投资富通巨亏,保险业务对集团利润贡献为负,故不作为分析依据)。而在平安的规划里,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块业务无论在资产、销售收入还是利润方面,未来都应成鼎足而立的态势。
当然,平安集团的21年里,它要的远不止是银行。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