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中欧商业评论
当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全球意识开始觉醒,我们再也不能轻看印度企业率先建立的全球竞争优势。如何正确把握自身优势和不足,以超越国界的战略思维获取并整合全球资源,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这正是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竞逐后发优势—姑且称其为“比较所有权优势”—的关键。
2008年8月11日,印度选手阿比纳夫·宾德拉在北京奥运会夺得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这是印度奥运史上第一块个人金牌。印度举国欢庆,并将他与痛失金牌的中国选手朱启南并列的照片登在头版。对于印度而言,与中国的竞争有着特殊含义。1993年之前,印度的人均GDP还在中国之上,而1993年以后,中国将其远远抛在后面。然而,虽然中国在进出口贸易、FDI等方面都超过印度,但在国际领域,印度企业却表现出更进取的全球战略。
海外并购数字中的乾坤
从宏观上看,中国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人均GDP比印度高出88%,同时,中国有着更开放的国际贸易政策,成为吸引FDI的首选,超出印度3倍以上。中国在制造业上有着强大的优势,但在第三产业的出口上却远低于印度。计划生育政策(博客专区)使中国的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比中国更低,可以享受更长期的“人口红利”,更容易在未来接受制造业从中国的转移。
从对外FDI数据上看,中国的海外投资远超印度,但其全球影响力却远远低于后者。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很多海外投资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等亚洲或非洲地区,而印度的投资集中在并购发达国家的资产上。21世纪以来,印度将其大部分的对外FDI用于海外并购,其海外并购额占对外FDI的比例高达98%,在其2000~2006年的306项海外并购中,美国、欧洲的并购比例占72.6%,其中信息产业占24.4%,钢铁业占11.2%,制药业占16.3%,石油与天然气占14.9%。
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印度公司从海外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分别是中国大陆企业的4倍、3倍和2倍。海外资产所有权和雇用海外员工数量的情况也大致与此类似。为什么印度企业比中国企业更加国际化?我们以国民经济的支柱—钢铁产业为例来进行分析。
中印两国钢铁业均由几大企业集团占主导地位,也是本国企业国际化的领头羊。印度钢铁管理局(SAIL)、塔塔钢铁和米塔尔集团三大巨头掌控了印度钢铁产量70%,除了SAIL属于国有企业外,其他主要钢铁企业全部为家族制民营企业;中国主要的钢铁企业都是大型国有集团。不同的所有权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反映为两国钢铁企业跨国投资战略的显著差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