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企业何以成为“国际玩家”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印度经济私有化改革不仅显著提高了钢铁行业的生产力,也促使印度钢铁企业在新兴市场较早开始了国际化发展。塔塔钢铁和米塔尔的迅速崛起就得益于它们较为激进的国际化战略。
塔塔钢铁精心筹划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契机:先是接连出手,巨额收购新加坡国家钢铁(NatSteel)及泰国千年钢铁,使其生产能力增长近1倍,并将营销市场辐射到周边9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以120亿美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集团Corus,使生产能力猛增10倍,并迅速掌握了先进研发技术、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等重要战略资本,成为全球第五大钢铁巨头。此后,塔塔钢铁又以绿地新建的方式进军越南和南非,为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不久前成功参股澳大利亚某煤碳项目,获取了国内稀缺的煤炭资源。目前,塔塔钢铁将重点放在高端产品和客户服务上,在日本、欧洲建立多个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新产品及共享营销物流资源,摆脱了国内基础设施滞后的桎梏。塔塔钢铁可谓新兴市场钢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后来居上的典范,顺应了当代国际钢铁行业的发展潮流。
反观中国钢铁企业的对外投资,不仅起步滞后于印度,国际影响力也远远逊色。从1987年首个海外铁矿投资项目开始,截至2004年仅有8项签约投资(部分已搁浅)。2005年以来,海外投资的步伐才明显加快。与印度不同,国有大型钢铁集团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依托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植,主导动机是缓解国内原料供给瓶颈、维持经济快速增长,因此绝大多数具有鲜明的资源导向型特征,即以合资、参股或控股海外矿山的方式,纵向获取上游资源。投资项目集中于非洲、澳大利亚、巴西等铁矿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合资合作开采经营的模式为主,规模和技术因素较少。由于投资主体都是国有企业,海外收购易受当地政治和法律方面的较大阻力,加之国际经验不足,只有少数收购意向成交。
中印不同的国际化战略会如何影响两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考察国际权威钢铁信息咨询机构—世界钢铁动态(World Steel Dynamics,WSD)各年度的《全球主要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就可一目了然。
2005年塔塔钢铁一跃超过宝钢位居全球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之首,米塔尔也首次闯入前5名,是什么因素使这两个印度钢铁巨头国际竞争力突飞猛进?这与其国际化战略有何关联?
塔塔钢铁除了拥有原料采购的地域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在控制运营成本、持续获利能力、国家/地区支配力、市场扩展能力、外部融资机会、股市表现等方面的骄人成绩,赢得全球钢铁企业排名桂冠;米塔尔集团也是凭借在外部融资、国家/地区支配力、上下游产业链优化整合及良好的股市表现促成了迅速腾飞。这些相似的竞争优势与其通过跨国并购、战略联盟实现各产业链在全球的优化整合密不可分。
相比之下,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滞后,特别是在下游行业参与度、联盟、并购和合资、产品质量、和大买主谈判的“议价能力”等方面差距明显。宝钢虽然凭借其在资产负债、劳动力技能和生产率、获取外部资金等方面的长足进步,成为唯一入围全球钢企10强的中国企业,但与国际顶级钢企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来,国内市场增长和扩展能力普遍下降,这一方面说明国内钢铁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拓展海外市场下游环节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中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可以扩展到其他行业。在软件行业,印度展现出更咄咄逼人的海外战略,而中国则以绿地投资为主,战略导向上更倾向于实施国内并购。位居印度软件行业前四名内的HCL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连续购并了从事BPO外包的英国Liberata公司的人寿和保险金业务部门;以4.4亿英镑的现金出价收购了英国咨询服务公司Axon,进入利润丰厚的咨询服务外包领域。去年10月,另一家印度IT服务公司TCS以5.05亿美元收购花旗集团旗下从事BPO业务的花旗全球服务有限公司。而 中国软件(行情 股吧)企业自2006年至2009年2月底共实施了36起并购,其中29起是国内并购。只有中软国际、文思创新、软通动力、博彦科技等国内领先的外包企业通过小规模的海外并购,开始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