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淡薄的节能意识
经修改后于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本刊记者在北京、广东、黑龙江等地采访中发现,目前公民中对节能重要性普遍了解不多、认识不足,自觉节能的意识淡薄,日常生活中挥霍浪费能源现象随处可见。
广州市的初夏并非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是本刊记者走进设立在一座大型写字楼的一家民航售票点,顿时感受到一股“寒气”,提早运转的空调机仿佛把偌大的工作间带回到刚刚过去的冬天。在广州市一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公共场所,“冷气开放”也成为吸引顾客的招牌。
在北京市从事职业摄影服务的薛先生驾驶着一辆大排量“切诺基”吉普车,他对记者说:“每年多花万八千汽油钱无所谓,多拍几张照片就挣出来了。”记者观察到,在私家车市场,尽管低油耗成为一个重要的“卖点”,但是大排量汽车仍风头不减。在哈尔滨市机场路一家销售店,记者询问一新款SUV汽车,“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想买就要尽快决定。”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都市家庭酒店”,一位服务人员介绍,住宿客人中大约90%以上使用宾馆提供的牙具、香皂等一次性用品,其中一次性牙膏经常剩一半就扔掉了。据了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型宾馆都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卫生用品。而一次性牙刷的主要原材料塑料,来自于本就紧缺的石油资源。
夜幕下的哈尔滨市一家单位的开放式办公区里,几位正在加班的工作人员开亮着所有的白炽灯。然而比这些照明设备耗电更多的,是那些空着的座位上一些仍在运行的电脑。
广东省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用电大户,这里的市民对曾经频繁出现的“电荒”记忆深刻。“但是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和供应的稳定,许多市民不再把如何省电当回事。”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节能管理处处长钱华说。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陈永昌分析说,当前大众节能意识不强,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对国家能源紧缺的宏观形势了解不够,相关的舆论宣传还不到位,节能理念未能深入人心。二是缺乏配套政策,比如多数人在自己家里能够厉行节约,但是对公共场所节能不以为然,节约无功,浪费无过。三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们错把能源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认为耗能多少只是消费水平的问题。特别是一部分高收入的“富人”在用能上表现得财大气粗,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中国石油集团对外合作总公司原总经理曾兴球说,民用能耗体现在电费、油费这些具体数字上,但它并不是一本简单的经济账。像石油这样不可再生的能源,如果不能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有钱也买不到”那一天可能很快会到来。所以说,不论对政府,对企业还是对普通公民,节约能源都是一种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