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警方通过破获一系列假药案发现,互联网正在成为假药销售的新媒介。犯罪嫌疑人透露,他们生产的假药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蔓延到全国各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利用百度竞价排名,让假药网站“成名”。而在假药的利益分成中,百度公司拿走的竞价费用占了假药销售总额的75%左右,售假人员占有13%,快递公司占有7%。
这是一组让人吃惊的数字。对于假药制售人员来说,造假是早已“攻克”的技术环节,甚至建立一家包装精美、惑人耳目的卖药网站也不难,这单生意的关键是如何把牛皮吹破天的网页有效送达患者的眼前。传统的街头发传单和现代的发送垃圾短信,都因其公信力弱而效果不佳,而知名搜索网站的竞价排名却是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好办法”。
病人总是急于求医问药,而在“无网寸步难行”的今天,总有大量的病人和病人家属借助互联网寻找“灵丹妙药”。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一串正好能满足病人之需的网页条目就会跳出来。鼠标是自己点的,百度是业界最负盛名的企业之一,你以为得到了完全没有利益牵扯其中的公共信息,殊不知就此掉进了假药制售者和搜索网站共同挖下的陷阱:谁给的钱多谁排名靠前,明明是广告却不作说明,“灰太狼”扮成羊的样子随时准备张开血盆大口。
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注意力经济”已发展了好多年。比如说,广告做得好的产品总能比质量接近但无声无息的对手卖得更好。但“注意力”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精确量化的。有了互联网之后,“注意力”的量化问题得到解决,网站是否当红要考核流量,网络新闻的热度要看跟帖数,论坛里发帖、博客上发文追求点击率,微博上说话要看转发和评论的数量。点击率极大地调动了信息发布者的积极性,网站编辑和博客写手都有明确的流量追求,这一方面带来了信息的海量供应,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或明或暗的商业规则。流量大的网站广告费就高,这是摆在明处的规则。在人气高的论坛上炒新闻扩大明星知名度也要收费,这是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而百度关于药品的竞价排名则是这些规则中最黑暗的部分,因为关于明星的炒作无论如何不会死人,而当注意力经济与假药这个魔鬼结盟时,大众损失的就不只是金钱,而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健康。
事实上,假药一直像大众媒体挥之不去的牛皮癣。报纸上总有连篇累牍的神奇疗效,广播里总有天花乱坠的康复案例,明星、名人隔三岔五地卷进假药风波,电视栏目每每因吆喝假药而被叫停。不过,传统媒体上的假药信息要么标明了“广告”字样,要么自带一种轻浮躁动的虚假气质,骗人不易。公众在长期与假药斗争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辨识经验,不会轻易上它们的当。而网络竞价排名是新生事物,大众多不了解其运行法则。明明是以出钱多寡来排序的,公众却以为是根据卖药机构的权威性和药品的疗效决定先后的。在这个有意造就的“误打误撞”中,这家遍地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的网站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以牟取暴利,而本该作为大众守护神的监管部门迟迟没有出场,都让人费解、寒心。
互联网是当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类社会因为科技进步而日新月异。当科技掌握在善良的人手中、或者置于严密的监管之下使用时,它就是人类的福音。当科技误入匪类之手或者误与魔鬼结盟时,它就会成为破坏之王。在这个贪欲无限的时代里,我们不能总祈求科技落进善良者之手,更重要的是,社会必须筑起一道把科技和魔鬼隔离开来的防护网。具体到这件事,假药制售者被抓起来了,拿走最大蛋糕的网站也不能轻轻放过;几款假药栽了,以竞价排名这杆大旗为掩护的其他假冒伪劣商品也应该揪出来示众。还有就是,全面审视竞价排名这个“江湖新贵”,让它回到规矩和方圆之中。(北京青年报社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