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本土化战略支撑了“食品巨人”在中国市场的不凡业绩。然而每一步战略和每一项并购的背后,财务同样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王馨妍
最近一段时间大蒜、绿豆等非核心食品的价格狂飙,已经引起发改委等部门的高度警惕。这说明,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刚性需求明显的食品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2009年雀巢全球销售总额为1076亿瑞郎,纯利润104亿瑞郎,其中中国区的销售额达到157亿元人民币。从2006年开始,雀巢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就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在金融危机绵延难去的背景之下,雀巢大中华区的表现却着实让人惊喜,销售额依然增长了10亿元,总销售额占到雀巢新兴市场的1/3。雀巢CEO Paul Bulcke预计发展中国家的收益在10年内能达到44%〜45%。
以“味道好极了”的经典广告打开中国市场之门的雀巢,其本土化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资本化”阶段,近年来在国内的并购动作明显加强。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专访了自2006年任职中国区CFO的荷芬斯迪,分享雀巢的“中国味道”。
全面本土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之一,雀巢自1984年进入中国已经26年。目前,雀巢在中国经营22家工厂,雇员超过1.4万名,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70亿元人民币。自2006年任职中国区CFO的荷芬斯迪经历了中国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他表示,雀巢中国的表现越来越让人兴奋,在雀巢全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如今,从原料供应到产品生产,从企业管理到人力资源,再到市场营销,雀巢彻头彻尾地执行着本土化。在更多的地方,雀巢人都更愿意表示自己是一家中国公司。日前,雀巢大中华区总裁鲍尔公开对媒体表示,“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们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经历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期,也共同见证了全球经济危机,我们与中国已经成为一体,是中国大家庭的一员。”
“雀巢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8%都是本地制造的,覆盖一系列按照国际上最高质量标准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工作已经10年的荷芬斯迪对中国市场十分了解。奶产品和冰激凌一直是雀巢的重头业务,在全球的总销售额中占比18%,由此进入中国后不久,从1987年开始,雀巢先后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建立奶制品加工厂;作为雀巢拳头产品的速溶咖啡在中国市场一直占据80%的市场份额,雀巢为此在云南开辟咖啡种植区,目前雀巢每年从云南收购的咖啡豆超过5000吨。
在荷芬斯迪看来,本土化的生产和制造除了使得雀巢更加快速的融入中国之外,也带来了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以及市场扩大带来的规模效益。
雀巢中国的财务管理也在践行着本土化的宗旨。“由于各国的财务环境大不相同,贸然套用统一财务管理模式必会导致财务管理水土不服。”荷芬斯迪总结认为,财务管理本土化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是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包括税法、经济法、财务会计、审计等多种制度。
目前,雀巢中国22家工厂中有20家由中国本土人才管理,工厂的所有总工程师和各地区销售经理都由本土人员担任。荷芬斯迪自豪的表示财务也不例外,我们拥有一支高水准的本土财务管理团队,其中很多财务人员在雀巢内部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荷芬斯迪表示,在制定重大发展战略时,他非常尊重和信任本土团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任何事项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配合。”配合雀巢的培训文化,荷芬斯迪每年都要派中国同事到雀巢总部培训,“我们相关的培训项目已经帮助很多人达到了高层财务人员的标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