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学习
虽说工作的压力很大,但我们要学会把工作看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不能只是把它看成是痛苦、有压力的事情。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把自己封闭住了,就会停止成长,那么再好的工作你也会觉得无趣,觉得很烦。如果你能对事物保持一种开放、好奇的心态,你就能很容易学到新东西,一些原本你觉得很烦的事也会让你产生新的感觉。
我常常问我的同事,过去三个月你们看了哪些书?虽然我们是从事IT行业的,但在和客户聊天时,他们不会只跟我们谈安全和存储,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事情我们要能和客户交流。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学习。我非常认同苹果公司CEO乔布斯说的“Stay humble,stay hungry”,就是说一直要保持着虚心的态度和对学习的饥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都很谦虚,而且还在不断地学习。不管环境怎么变,我想这个是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成功,而不会昙花一现。
我觉得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以前在王安、3COM和思科工作时,都跟当时的老板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在赛门铁克也是如此。他们的成功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我不可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但他们的优点值得我学习。有些我现在还没法学到,但只要抱着学习的心态,细心留意,慢慢就会有所提高。
一次,我和我的老板陪同一位没有业务往来关系的领导吃饭。开饭前,那位领导从自己的包里掏出大大小小好几种不同的药,服了下去。晚饭结束后,我的老板到商店四处找东西。我当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是在找那种有很多格子可以放不同药片进去的小塑料盒送给那位领导。这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但我想那位领导收到后一定会很高兴。我的老板可以如此细心地观察,一眼就看出对方的隐性需求,这真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往往就是这些小的地方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
当然,也不仅仅要从自己的上司那里学习,同事之间的学习也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师资其实没有太大差距,最大的不同是同学间学习的氛围。在学校里,你跟同学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要比单纯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更多;在公司里也是同样的道理,跟不同的同事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赛门铁克把每周一定为员工的学习日,大家会集中在一起分享和讨论业务上的成果。
跳出去思考
一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减弱,但我不会。我对什么都很好奇,比如看到一座大楼,我要去看看怎么样盖成这样的大楼。最近大家都在谈云计算,我也在研究,还有包括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我也很感兴趣。任何事情都是有学问的,我会每隔一段时间就找一个陌生的课题来研究。
最近,电视上经常会有关于房地产的节目,拍卖土地一会儿这里出来个地王,那里出来个地王,我觉得这很有意思。现在,很多人都用租金与房价的比例来判断中国房地产有没有泡沫。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不能套用到中国来,中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模式。那房地产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不像美国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不能把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房地产的发展模式照搬到中国。研究这些与我业务上关联不大的事会让我保持年轻,让我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快乐。
虽说是出于好奇,但有时,这些看似无关的研究也会给工作带来新的思路。我先举个别人的例子。最近国内有一位有名的房地产老板做了一件非常疯狂的事情。他用了9天的时间骑脚踏车游遍台湾全岛。骑完一圈之后他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公司的发展不能急速,而应该是“匀速”。因为他从骑车的经验中发现,只有自己匀速前进时效率才是最高的。从台湾回来后,他把公司的理念改了,从原来的“急速”改为现在的“匀速”,这是从骑脚踏车里体会出来的管理哲学。所以一样的道理,我自己也不能成天满脑子埋在存储和安全里,要跳出职业的小圈子,才会收获更多、体会更多。
半年前,我们在行业市场的发展中遇到了瓶颈。以制造业为例,当时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缘故,中国的制造业不景气,很多企业由外销转内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业务。当时我对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很感兴趣,政府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计划,鼓励个人消费,促进内需。于是我想到,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将公司的业务布局做个调整呢?
于是,我们就把模式给改了,瞄准诸如政府、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因为这里的投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在销售渠道和行业布局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3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在,赛门铁克在很多省市的营收都是以一倍到两倍的速度在增长,这是非常难得的,我觉得蛮幸运的。如果我的脑袋只埋在报表里看数据,而忽略了整个宏观大环境的话,就很难悟出公司的哪些政策和布局要进行调整。当一个领导者,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要预测未来,然后提前布局,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来善后。而这种对未来趋势的参悟,有时候就是源于跳出专业小圈子后的偶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