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2009年6月开始的重工业化再度加速主要靠内需拉动,这是10年来的第一次,与2009年前靠国际产业转移拉动截然不同,这意味着,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后,有望成为“世界市场”。中国重工业化的过程,与美国、德国和日本当年的模式有很大区别,从三个指标看,这一进程至少还要持续15年或更长时间。
内需成为重工业化再度加速的主因
从2009年6月开始,中国的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轻工业,到11月已经达到22.2%,超过轻工业9.6个百分点。重工业的快速回升,似乎凸现出结构性问题。中国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但却是世界上资源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耗水量、污水排放量、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均居世界第一。因此,在全球低碳经济呼声强烈的背景下,中国又面临能源、原材料瓶颈和就业压力等问题,政府很希望通过节能减排和发展第三产业来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而重工业从1999年开始加速发展,却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市场需求引发的,并非计划经济的结果。
回顾不远的历史,1949-1978年,虽然政府全力推进重工业化,并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却没有取得成功,期间开展的大跃进和三线重工业建设,都因不符合市场化原理而告失败;1978年虽已开始改革开放,但城乡居民较低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制造业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故而轻工业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快于重工业;直到1999年,新一轮以城镇化、消费升级和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上升周期出现,中国开始了重工业化的进程。
城镇化带动了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加大了对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需求。而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家电和电脑的消费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贸易活跃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的背景下,大量外资投向中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其中,机电产品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品种,船舶、港口机械、集装箱等与贸易相关的制造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1999-2007年是中国重工业化不断加速推进的阶段,期间虽然也经历了2003年的宏观调控,使得增速有所回落,但由于外部经济的繁荣,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重工业的高增长一直持续到2007年的次贷危机发生。
2009年6月开始的重工业化再度加速,从需求的角度看还是由投资和消费拉动的,投资主要是4万亿的政府投资和2009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的加速,消费主要是汽车、家电和电脑等消费,仅此三项的消费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从而拉动了钢铁、水泥、石化、电力、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和汽车等重工业企业的高增长。因此,与以往的重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本次重工业高增长是在外贸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并主要靠内需拉动的,这是10年来的第一次。
重工业化是难以跨越的现代化进程
不少学者从资源短缺而就业压力大的角度,主张中国应跨越重工业化这一阶段,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服务业,并通过发展科技来实现现代化。而政府部门提得最多的就是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虽然这些主张和政策都合乎发展逻辑,但却难以奏效,原因在于市场机制在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比如作为后发展国家,企业仿造的成本要远低于发明创新的成本,而为了满足收入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中国消费者,价廉质差的产品要比价贵质优的产品更受欢迎,比如,中国汽车在2009年的销量成为世界第一值得庆贺,但中国出售汽车的平均税后单价是13万元左右,而美国平均售价则接近3万美元,美国3万美元的汽车如果在中国销售,估计价格要在30-35万元左右。在国内,“山寨版”的产品远比正规产品好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低。这就是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的“九五规划”中就提出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如今“十一五规划”已近尾声却还在提及的原因。
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其他要素成本,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只能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的工业深化—即重工业化过程,因为制造业是一条完整且绵长的产业链,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将影响到成本,而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到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能够发挥的最大优势也只有成本。比如广东是中国的出口第一大省,它出口的即便是轻工业产品,也需要由重工业生产的机械设备来制造,如果这些机械设备都靠进口,则出口企业的成本将大幅提高,从而丧失出口优势。而外贸所需的船舶和集装箱,都属于重工业产品,也构成了贸易成本,若进口这类运输工具又将提高出口成本。由于国内生产的成本非常低,于是广东的集装箱和造船业发展就非常迅猛,而且集装箱产量世界第一。此外,沿海地区重工业化的一种普遍模式是由地方政府和跨国公司合作,兴建大型重工企业(如广州市政府控股的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的合作、惠州中海油与壳牌的合作)。
重工业化过程难以跨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化,因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城市化对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原材料的需求量是史无前例的。虽然我们资源匮乏,却不能指望让澳大利亚替我们生产钢铁,虽然从要素禀赋理论看,澳大利亚拥有最丰富的铁矿资源,应该大炼钢铁,但中国买不起城市化所需的钢铁,于是,澳大利亚发展的就是占全球收入第一的旅游业,而中国则成为其他国家都望尘莫及的钢铁大国。假如中国足够富裕而澳大利亚人口众多且非常贫困,那么,世界的钢铁大国将是后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