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难跨“玻璃门”和“弹簧门”
“民营投资准入难问题会不会有新突破?”当记者把国家或将出台推动民间投资新政的消息告诉中国新多集团董事长程新贵时,电话那头的他迫不急待抛出了他所关心的问题。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新多集团的产品出口受了“伤”,但是在国内的销售额却增加了30%。
“国内的销量可以弥补国外市场销量的损失,基本上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程新贵告诉记者,他掌管的中国新多集团是一家集设计、制造、投资、进出 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主要经营五金防盗门系列产品,产销量在业内名列前茅,出口量连续多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现在是想扩大投资方向,多样化发展,可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 程新贵告诉记者。
对此,张汉亚也表示认同,“现在的较大问题是大民营企业有钱却没地投,依然存在着准入难问题。”
“制造业基本上过剩;电信业很挣钱,但民营企业进不去;石油也很挣钱,但国家规定上游的勘探开采不允许民营企业介入;钢铁现在可以介入,但国家对钢铁的政策是抓大压小,小的不许上;铁路是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的,但是民营企业又不愿意投,因为挣不着钱,而且没有经营权。”张汉亚说。
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民间投资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但现在谈到民间投资,准入难题依然首当其冲。黄孟复非常形象地表示,“在一些领域,民营经济还有一些看得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或进去了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退出的‘弹簧门’”。
“其实垄断行业明令禁止民资进入的很少,都是在实际操作执行中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各方面的理解、认识不一样,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得电信、石油、航空等行业民营资本很少进入。现在需要在操作上出台一些配套措施。”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说。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对这一问题也不讳言,他指出,目前民营投资准入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品批发和物流等行业和领域。
穆虹称,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发改委正在与国务院有关管理部门积极研究努力破除行业垄断,扩大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为民间投资扫除障碍。
据记者了解,按国务院的部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与相关部门研究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主要是通过股份制改造、企业业主招标、特许权转让、政府采购,制定优惠的税收和信贷政策等,为民间资本进入扫清障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