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内涵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市有关规划专家表示,实施北跨战略,打造滨河新区,是凸显省城中心城区创建“宜看宜居城市”这一标志性元素的重要支点。建设一个新区,是一种新尝试,也是对决策者眼光与胆识的检验。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滨河新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这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思路,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
2009年,我省启动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的战略,提出石家庄要按照500万人口城市框架谋划城市发展。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石家庄发展呈“摊大饼”式向外蔓延,造成了城市运营费用、建设投入不合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而启动滨河新区建设,滹沱河将成为城市的内河,它将为省会带来水的灵气,同时也将形成良好的小气候,与我们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相契合。同时,与滹沱河交相辉映的正定古城,将为新区注入厚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正定古城整体风貌恢复工程的启动,古城魅力将得到充分展现。
“一个城市的韵味源于文化,品位出自内涵。滨河新区的建设,体现了现代化新城规划的新理念。”据介绍,按照石家庄市总体规划,滨河新区位于滹沱河北岸,正定古城东侧地区,总面积约135平方公里。新区规划不安排容易产生污染的重工业项目,而将突出总部经济、创新产业、现代物流、行政中心、职业教育等功能,构建科技含量较高的全新城区。滨河新区南临滹沱河,东接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以生态为保障,通过建设一流的生活配套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休闲游憩设施,构建宜居活力之城;以文化传承为内涵,通过主题公园、特色节点、亲水平台、濒水岸线等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古新辉映、城河交融的文化新城。
今年,省会将重点对3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快速环线以南,太行大街、周汉河和城际高铁围合区域)进行重点开发。
换来天蓝草绿
“三年大变样”,省会污染企业退市进郊步伐明显加快,此次进行的企业大搬迁,是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次集体搬迁。
搬迁的企业中,大多是与我们这个城市相伴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企业。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等资源要素紧缺,工业区和居民区混杂,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也相继而来。为给城区发展腾出空间,这些扎根省城的企业就不得不选择外迁。同时,搬迁企业在主城外建设新厂区,实现了规模扩大、产业升级。
2008年,省会确立“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决策后,经过调查摸底,最终确定利用3年时间将49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搬迁或实施关闭,这些企业均属于高危、高污染或地处地下水源保护地的企业。这些企业搬迁后,将为城区减少工业用煤24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196吨,二氧化硫排放5178吨,化学需氧量排放1225吨,氮氧化物排放2495吨,烟尘排放2206吨。
企业搬迁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有了切身的感受——环境越变越好了!维明大街的河北白沙石家庄卷烟厂搬迁停产了,从此,飘散在城市上空半个多世纪的烟味消失了,附近的居民无不拍手称快。自强路二十四中居住的赵女士说,以前几乎天天都要被迫闻“烟香”,在有风的天气味道更浓烈,“现在企业搬走了,再也不用被动‘吸烟’了。”
说起这两年的变化来,市民张师傅如数家珍,3302厂搬迁了,新修的槐安路畅通无阻;一印搬走了,盖起了名门华都;一些污染小厂搬走了,居民周边生活环境变好了……张师傅表示,以前感觉石家庄工业污染很重,天空整天雾蒙蒙的,市容环境也脏乱差,但到了2009年,对他感触最深的是天蓝了,绿色多了,人们的心情也好了。
开启繁荣之门
2009,随着铁路入地工程的开工建设,省会正在进行着一场城市的美丽蜕变。
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因铁路而生,随着铁路不断壮大,但长期以来,铁路的阻隔又造成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将石家庄一分为二,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桎梏。时代在发展,省会也在建中求变。在城市跨越发展中大手笔谋划,我市最终提出了铁路穿城入地为城市发展“松绑”的设想并付诸实施,困扰城市发展诸多难题将随着铁路入地而彻底解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