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显然是2009年中国“两会”的最大热点,几乎所有人都在谈金融危机。在本报与和讯网联合主办的“问路中国经济”两会系列访谈直播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的院长程惠芳,与“环球财经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先生,一起就危机的根源与中国对策进行了深入研讨。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上会前不久,程惠芳刚从美国做调研回来。“这次危机对美国人生活影响太大了!我认识很多教授,退休金、养老金都在股票市场上,市场下跌,现在剩下的钱连零头都不到,退休金都没着落了。”她发现,危机前,“在美国,财富就意味着买房子、买股票”,而股票崩盘、房价下跌,好多美国老百姓“都负资产了”。
向松祚去年年底去纽约开会,感觉酒店、餐馆很萧条。在街上打了辆“黑车”,司机竟然是一位失业的电子工程师,他太太是某大学的教职员工。“纽约按道理来讲是最能抗危机的,但他们也在节衣缩食。”
系统地研究了美国60年来的经济数据,程惠芳注意到,美国产业结构已经严重失衡。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业等加起来占美国经济的70%。而汽车、化工、机械、装备等制造业,加在一起才占13%左右。这说明,1980年以来伴随美国制造业不断向国外转移,美国经济就是以房地产、金融和个人消费支撑着。
由此引发的最大社会矛盾是“两极分化”。玩金融的高管们的年薪成几何基数增长,而在一些传统产业的工作者、一般美国老百姓的收入不增反降。程惠芳的统计发现,美国过去25年,有15年平均工资是负增长。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方面是房地产和金融互动催生了资产泡沫,另一方面是制造业转移,大批工人失业,同时高技术产业比例也下降了7%。实体经济的竞争力越来越小,虚拟经济无限膨胀。一边是用“次贷”刺激消费,鼓励没钱买房的老百姓买房;一边是金融衍生品越玩越大,这样矛盾积累起来,必然爆发危机。
在向松祚看来,这一轮全球范围巨大的危机,根子还是“美元过度发行”。但他强调,这一次“不是美国一家的危机,是全球化时代第一次真正大的危机,”如果各国不对此有充分共识,就不可能找到真正出路。
危机给中国带来“战略拐点”
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负增长6.2%,已经有明显衰退的迹象。依据历史经验程惠芳预测,1932年时大萧条经济负增长达13%。“看来这次危机最糟糕的估计可能达到负10%的增长”。
而向松祚表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将远远超出中国人的估计,“我个人判断有可能到2011年才会出现转折。”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如何应对?
在浙江,企业在危机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比如娃哈哈等以内销为主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而万向集团做汽车零配件,以外销为主,就比较艰难。据说,万向的掌舵人鲁冠球在危机严重的一段时间,好多天睡不着觉,他对朋友说,做企业35年多了,自以为很成功,可以盖棺定论了,而这次危机到来才发现言之尚早。
程惠芳认为,两会上透露出的信号很明确,中国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振兴十大产业计划等“一揽子计划”,目的是要确保中国实体经济的安全。“我们省的代表讨论,总结一句话,有信心就有思路,有思路就有出路,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恰恰是美国的教训,让中国发现了危险所在。程惠芳说美国产业失衡至少有两点教训让我们吸取:一个是片面依靠房地产、金融业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2007年上半年中国也出现过这个苗头;另一个,有些区域经济、地方经济过渡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是不行的,中国还是要加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