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指出,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受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华尔街最著名的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次级贷款危机催逼下,支离破碎。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相继破产,美林则易主美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9月底也宣布将转型为商业银行。这不禁让人担心,这场金融危机是否也会让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临大难。
准备棉衣过冬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面对这种几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每一个企业都感觉到了严冬的迫近,每一家企业都在忍受着难耐的煎熬。自今年以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几乎每一个企业的资产和现金流都在缩水。
为此,我现在以制造型企业为例,分析这些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困难。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决定了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自身的发展,在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赶上了一个难得的快速发展期,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也刺激着企业家日益高涨的投资扩张热情。然而,此次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来得特别急,一下子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实际上这种困难迹象早在2007年底就已初露端倪。前些年制造业发展比较迅速,很多企业每年都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这种增长基本上是靠投资拉动的,在对未来预期一片光明的前景诱惑中,企业不断扩充产能,扩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很多企业忽视了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到此次危机来临之际,很多企业还处于新一轮投入过程中。我们知道,在整个投入没有完成的时候,是不可能见到效益的。就在这个时候,危机来了,企业的现金流断了,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不接着投入,前期投入就成了沉没成本,而继续投入却没有资金支持,企业经营变成了企业家度日如年。对于那些已经完成投资正在等待回报的企业,市场的急剧降温也让他们预期中的资金回笼成为镜中月、水中花,产能变成了包袱,严酷的经济环境给我们的企业家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投资课。
基于对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发展阶段和诸多民营企业家发展历程的透彻认识,我想应该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多数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必须经受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自身资源能力提升不足带来的压力。最近几年,中国的劳动力红利在逐年递减,对于那些单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维持生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讲,除了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市场问题、技术提升问题之外,甚至连长期赖以发展的劳动力供给问题也将成为一个大难题。我们可以看到,20多年前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量的农民抛开土地,出来打工,成为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劳动力引擎。而现在随着农村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十七届三种全会的召开,中国广大的农村将出现一个大变革,比如,土地的流转就给了农民更多新的发展机遇。此外,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在持续上涨,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了15%以上,预示着劳动力红利时代已经结束。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制造业、采掘业、纺织服装、房地产、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面临着多重压力,处于生死攸关的当口,必须咬紧牙关,做好过冬准备。
危亦是机
任何时候,危机都伴随着挑战和机遇。正如历史的发展,每次兵荒马乱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才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任何事情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干扰或者危机,没有一帆风顺的。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