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管理通胀预期”释放出的清晰信号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新时间:2009/11/21 10:53:57   
>> 相关新闻链接
·“促消费”将是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 ·刘元春:中国宏观政策未到退出时刻
·杨志:循环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内在联系 ·刘涛:天然气若涨价谈何“保民生”?
·韦三水:国企最终要从竞争领域退出 ·陈季冰:沉重的“国家利益”
·袁一泓:经济增长的土地要素 ·张军:全球危机把中国快速推向资本输出方
·牛刀:恶炒大蒜是恶性通胀的前奏 ·潘石屹:写给建外SOHO业主们的一封信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之后,如何正确理解“管理好通胀预期”,对客观认识当前经济状况以及判断政府政策走向的意义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所谓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就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将考虑经济体系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单位的预期因素对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比如,如果公众预期物价有持续上涨趋势,就会作出去商场抢购日用品的选择,以达到不让手里的钱贬值的目的。

    在经济学理论上,对通胀预期,有过多种描述。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失业率与名义工资变化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创立了菲利普斯曲线。凯恩斯主义者进一步用这条曲线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应用于“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决策人就可以用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至少在短期内,政府当局可以在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寻找政策的平衡点。

    货币学派提出了“适应性预期”概念,认为预期仅由过去经验所形成,将随时间推移缓慢变化。在短期中,由于适应性预期和货币幻觉,往往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一定替代关系。但是,随着人们适应性预期的调整,最终会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就变成了一条垂线,失业率仍然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上。弗里德曼根据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得出的结论是,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消除失业增加就业的措施,不仅不能增加实际就业和产量,而且还会导致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而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假说,通货膨胀率是一个以货币增长率为均值的随机变量,失业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击而不是取决于通货膨胀。据此,货币是中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实际变量如产量、就业、利率等不会发生变化,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因而不可能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因此,在“理性预期”假设下,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政府都不可能利用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来影响失业率。

    如果人们形成的是适应性预期,那么预期通货膨胀效应的作用就会比较晚;如果人们形成的预期是比较理性的,那么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就会在货币增加后立即起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当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政策寓意呢?

    从近期决策层释放出的信息来看,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决策层向公众传递出保持政策连续性的信号,表明我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所采取的政策是及时、正确而有效的,短期内政府无意考虑退出战略机制的实施。由上述理论可推出以下逻辑,政府坚信目前所奉行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将经济基本面扭转到正常而稳定的运行轨道上来,此为其一;即使综合现代货币主义经济学思想,结合以往我国历次宏观调控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公众对通货膨胀的认知已具有适应性预期的心理表现,在当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向关系仍然成立,此为其二;考虑到“理性预期”学派影响,政府向公众毫不掩饰政策意图即“管理好通胀预期”,主动与公众沟通,并提供了“保持政策连续性”的信息,以此希望公众能够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判断更为客观,充分彰显政府的责任心,此为其三。具体到管理通胀预期的措施上,政策当局已经有所作为,央行在8月初明确“货币政策微调”不是货币政策转向信号,而是向公众传达货币当局已预期到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此为其四。尤其是对最后一种情况,温家宝总理在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此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非常重视广大公众对通胀的预期”等等,完全证明决策当局积极、透明和负责的态度,在政府政策措施中已经考虑到,引入了预期因素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力,目的就是延缓或消除公众的理性预期形成。换句话说,目前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政府已完全知晓,这种预期已不具有意外性,因为政府具有维护物价稳定的信心和能力。

    最后,决策层向公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短期内的宏观调控政策包含了长期内政府的政策措施和方向,在通过投资拉动实现“保8”目标所建立的信心基础之上,稳定和巩固外部需求,提示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在产出缺口收窄的过程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积极进行财政和税收改革,进一步推进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作用发挥机制的建设,加强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探索并建立促进消费内需增长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加大科学技术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投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通过调控手段和市场的力量将全社会资金引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财富累积的方向上,更加重视经济增长中就业率的提高。

    像所有公共政策一样,货币政策同样可以从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中获得收益。通过对政策目标的缘由以及措施合理性的清晰解释,央行就是要赢得公众支持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只要合适的沟通能够成功,那央行就可以着手对符合政策结果的预期和影响表现作出合适的设计了。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