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种低效因素充斥所有工厂是很愚蠢的行为,因此,企业应该将那些以非常精益、高效和低成本的方式经营的孤立型工厂与活跃型网络工厂结合互补。实际上,从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孤立型工厂有助于企业在提高战略灵活性的同时,控制其制造网络的总成本。例如,我们研究的孤立型工厂往往是作为跨国经营的主体:通过在新市场中复制孤立型工厂的实践,企业可迅速进入新市场,了解其发展趋势,然后,用这些知识在各网络工厂中进行创新。(这种如法炮制的方式,尤其经常用于制造价值较低产品的成熟制造流程)。此外,孤立型单位易于迁移,例如,纺织工业的生产厂前些年从北非和墨西哥先后迁到了毛里求斯和孟加拉,最近又迁到了中国。
效率很高的接受型工厂也是以类似的方式影响制造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当技术(包括与制造有关的流程技术)变化迅速时,更是如此。
选址问题
当然,为了优化公司的制造规模,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地域因素。特定类型的工厂是否有天然适合的地理位置?对于传播型和活跃型网络工厂,从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活跃型网络工厂特别有可能、也应该遍布于世界各地;主要问题是找到最感兴趣的知识来源。
但是,情况对于孤立型工厂和接受型工厂则有所不同,至少在一个方面不同:虽然工厂选址没有限制,但从长期来看,这些工厂在日本等高薪国家的持续发展能力,要比在中国等低薪国家低得多。面对产能过剩或其他不利因素,该在何处关闭这两类工厂就显而易见了:我们研究的一个比利时工厂是接受型工厂,该厂从其他工厂吸取实践以提高其业绩,但该厂却是减产时期的第一个牺牲品。总得来说,我们的研究和经验表明,孤立型工厂和接受型工厂要么在高薪国家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要么就会被吸引到低薪国家去。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问题
当然,企业的工厂网络的发展是随其环境和战略方向上更为广泛的变化而演进的。实际上,制造网络变化多端。在1995~1996年间,我们研究的8家欧洲跨国公司经营着59个工厂。十年后,这些公司经营着83个工厂,所有新增工厂几乎都在欧洲境外,这反映出这一时期全球化加剧的趋势。与此同时,在原有的59个工厂中,有18个十年后已经不复存在。其中一大部分已经被关闭,其余的工厂也都因为并购或合作而被转让。
跟着优势走
为了确定是何种因素在影响着旧厂关闭和新厂开办,我们先后研究了1995年~1996年和2005年~2006年间工厂经理眼中的主要区位优势。在这两个时期,靠近市场的重要性要高于靠近供应商、劳动力的供应和人工成本以及技能娴熟程度等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在2005年~2006年间,在8家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工厂中,只有8个的主要选址动因是人工成本。虽然上述调查结果并不意味着只有这几家工厂位于低成本国家,但这确实表明在推动制造网络全球化的因素中,寻找市场所起的作用要大于通过迁移寻求降低人工成本所起的作用。
此外,以靠近市场及技能娴熟和熟悉操作方法为主要优势的工厂,其生存率要高于以人工成本为主要优势的工厂。难怪在1995~1996年间,那些看起来没有真正区位优势的工厂有3/4已不复存在。技能、操作方法和靠近市场显然都是比较稳定的区位优势。低人工成本是一个较不稳定的优势,此外,优势不明显当然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前面所提到的四种不同类型工厂的命运如何?引人注目的是,我们发现,在过去十年中,活跃型网络工厂的比例有所提高,而孤立型工厂的比例则有所下降(如图)。这一结果表面,目前有更多工厂被视为各自网络中技术知识的原创工厂,因而被视为各家企业的财富。在1995年~1996年以后,从工厂网络中销声匿迹的几乎都是孤立型或接受型工厂,其中只有一个是网络工厂。显然,生存下来的工厂的比较结果显示,某些孤立型工厂(也可能包括少数接受型工厂)逐步发展成了网络工厂,尤其是活跃型网络工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