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除了马化腾(当时,我曾派了一个副总去收购他的公司),李彦宏、陈天桥、马云这几个创始人,大部分都有神交,或者在会上见过。对于这四个互联网公司的十年,我觉得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腾讯有过找不着北想卖掉的时候,李彦宏应该说到2003年还没有想过今天所谓搜索模式,他一开始做软件,做B2B模式。他们应该说都在摸索,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行,没有放弃。
他们的共性:剩者为王
从1999年到2009年,阿里巴巴、百度、盛大、腾讯这四家公司中,变化最为巨大的是腾讯。腾讯一开始就是三五个年轻人,抄了一个当时大家都认为应该抄的ICQ,因为太显而易见了,所以高潮的时候中国有五六十个即时通讯软件。腾讯在当时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早的,也不是用户最多的。但是因为当时联众的鲍岳桥跟马化腾是朋友,他要扶植马化腾一把,我们就鼓励联众的用户都装QQ,当时,联众大概六七百人同时在线。那时全国才几十万网民,所以直到1999年底,我们大概是前后脚撞线——万人在线,大概转过年来就是十万人同时在线。
对腾讯印象最深的是,其一,马化腾比较诚恳,也愿意合作,而且你只要给他提了产品不稳定的问题,他马上就改,这和其他很多公司“你挑我毛病,就是我的敌人”是不一样的。第二,有一些人做一个公司,是想着融资、上市,或者是卖掉,主要是赚快钱,而马化腾,整体上还是属于认认真真的做东西。随着泡沫破碎,也就是真正的考验是2000年,特别是2001年,这60多个即时通讯软件,关门的关门,整合的整合,卖掉的卖掉,兴趣转移的兴趣转移,大概还有四五家。这个时候,腾讯占领的市场就变成30%左右了。
如果说腾讯、百度是一类公司。那么盛大、阿里巴巴则是另一类的。腾讯和百度是我心目当中比较正宗的互联网,它是90%以上的资源,都放在产品的研发、改进、运营以及商业模式的寻找。盛大他们是做生意,不会做互联网,但是知道这个体系怎么架起来的,然后卖出来,陈天桥最大的功绩是在当时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通过网吧直接分成,这个比卖游戏卡要有效率得多。阿里巴巴,我觉得更多是用互联网,而不是做互联网。
第一批互联网创始人,应该说领袖气质比较强,忽悠能力比较强,八面来风。还有是历史机遇赐予的先发优势,遮盖了不成熟、不老练,因为你先走,你有时间犯错误,同时也因为缺乏竞争,你的东西好坏基本上市场就这一个。
十年后,“跳出画面”看这四个人,他们身上有相似的特质:其一是坚持。马云的公司倒闭过,而且应该说他跟业内也没有什么交集,但是他很坚持,他在浙江那个地方,他懂民营企业的逻辑,他看到了需求,坚持利用互联网平台。李彦宏他们也是几次要倒闭,他们那时候,大概三次、四次说要放弃了,我建议说别放弃了,还得把它划圆了。因为他们比较年轻,觉得干了三四年了,怎么还看不见北,但是他们坚持住了。你说谁是第一天就清楚地看清方向的,可以说是2003年以后创业的人,特别像史玉柱、江南春,你可以说他看清了,这是熟练的生意。
其二是应用创新。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是在应用这个层次,QQ是拿来的,但面对这个市场的时候,我不固守原有的模式,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种各样的创新。这个东西在中国土地上如鱼得水,换一个地方就绝对不行,因为你加了太多对中国社会的体验,所以你现在得也是它,失也是它。百度、腾讯、携程、阿里巴巴身上都有这种鲜明的应用创新,淘宝不收费,明摆着把eBay的模式给颠覆了。
其三是商务的创新。最典型的,像盛大模式、携程模式、百度模式、阿里模式、腾讯模式,都有商务的创新。你会发现它不是从外国抄来的,同时也不见得是国内原创,都是从别的地方发扬光大了,整合以后,到他这儿产生10倍的效应。
其四是了解中国独一无二的业态。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都是本土互联网公司打败国际巨头的地方,本土的互联网公司都比较强。最特别的,应该是国情造成了目前互联网的格局。国外的互联网行业,很容易实现现实世界的平移,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则是一种畸形的状态,或者叫做改革当中的状态。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