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 详细] |
 |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 详细] |
 |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 详细] |
 |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 详细] |
 |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 详细] |
 |
|
|
|
|
|
|
房贷政策再次释放收紧信号 |
来源:燕赵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9/10/13 11:31:34 |
 |
>> 相关新闻链接 |
|
|
|
国庆黄金周刚过,南京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上海二套房贷政策相继收紧,政策指向第二套住房及高档住宅的消费市场。同时,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也相继风传政策收紧信息。有观察者据此猜测,这或许是信贷政策将要收紧的信号。 同时,联想黄金周期间各地楼市呈现出的量价齐跌的局面,有业内人士认为,或许这会成为楼市第二次调整的开始。 ■收紧房贷并非个例 从10月10日开始,南京市将执行三项新政策,全面收紧住房公积金政策,这也是今年以来国内首个进行调整的房地产政策。新政包括,个人实际整体贷款额度大大降低,系数从0.45降到0.30;所购住房建筑面积在144平米以上,住房贷款额度缩减为原来的50%;夫妻双方任何一方曾经办理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贷款全部结清后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额度也只有50%。 同一天,上海银监局也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维护上海银行业良好竞争秩序的通知》中要求上海各银行严格执行“二套房贷”相关监管要求,避免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过度竞争。对于银行与中介公司形成的“回扣潜规则”等现象,上海银监会也明确要求,“对于支付房产中介营销费用的问题,各行要通过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进行协调,推进形成相关同业公约或规定。” 相比较而言,河北的房贷政策要放松一些,但是也有明显趋紧之势。“最近各银行的二手房贷款基本还都能做,但是对贷款人的审查明显严了”,昨日石家庄正大中介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审查包括贷款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而且,从申请到房贷的审查期,也比以前明显要长一周左右。 ■房价会否再迎拐点? 一方面是房贷的紧缩,另一方面,楼市也呈现出一些下行迹象。9月石家庄市区商品住房,不仅成交量有所回调,成交均价也在连续5个月的环比上涨后,出现了首次下滑。 而9月的北京住宅,成交均价也出现半年内的首次下跌,环比上月跌幅为2.42%。 即便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中,楼市交投清淡也令开发商失望。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等重点城市的商品住宅市场在十月第一周均“出师未捷”。依旧上扬的高房价让持币观望情绪更加浓厚,大量推出的房源并未受供给曲线左右。以北京为例,10月1日至7日,北京期房网上签约960套,现房签约159套,总签约量为1119套。而去年同期,楼市即使在下行之中,期房网上签约量仍有1994套,现房签约260套,共签约2254套。锐减五成左右的成交量让开发商备感汗颜。 但是,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这种现象,似乎还远不能代表楼市拐点的来临。中房协朱中一认为,局部市场出现波动是正常的,几个城市销售量的下降或房价的回落是市场规律使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城市成交量总体仍在大幅提升,价格也在企稳,同时全国的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等指标都在逐月提高,说明市场在回暖。开发投资、土地开发面积等指标虽然同比是下降的,但环比是上升的,“不能仅凭个别城市、个别指标的变动就说楼市已进入‘拐点’了”。 ■信贷政策会否转向? 既然房贷呈现收紧迹象,令人更为关心的是,这是否会是整个信贷政策收紧的试探性举动? 采访中,国泰君安的一位宏观分析师认为信贷规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不可能收缩。 而从河北省的数据来看,似乎也印证了他这种判断。2009年9月,河北人民币贷款增加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7亿元。在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100亿元,同比多增9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2亿元,同比多增63亿元。而这已经是连续第九个月贷款的增速超过存款。 从全国来看,9月份的货币和信贷数据也应有助于缓解市场近期对政策紧缩过度的担忧,短期内,至少在今年以内没有政策调整之虞。“我们相信政府出于包括对经济恢复可持续性在内的考虑而保持总体宽松的政策立场。即使出现意外紧缩过度的情况,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政府就会很快调整包括信贷政策在内的政策立场。”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也撰文指出,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大量本来应该投资产业的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炒楼而造成的。“既然在危机与衰退时期需要有充足的流动性来防止经济走向萧条,那么解决(高房价)问题的方法就一定不是紧缩,而是寻找更加可行的渠道把可能流向房产市场的资金引向对经济长期增长有利的生产和投资领域。比如鼓励境内外优秀的企业到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市,尽快开放创业板股票市场等。”
责任编辑:cprpw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