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9月29日讯 经过两年建设,昨日国内第一次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运营的地铁线路——北京地铁四号线(以下简称四号线)正式开通,这条目前国内一次建成地下线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将享受不到政府的财政补贴,30年内完全“自负盈亏”。
四号线首尝公私合营模式
北京是全国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与之前已经在京运营着的8条地铁线路不同的是,四号线是一条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并引入社会运营商运营的轨道线路,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条以公私合营模式(PPP)建设的地铁线路。
PPP即政府、社会、公司共同投资模式。根据京港地铁和北京市政府协议,四号线工程分为A、B两个部分,总投资153亿元,其中70%由北京市政府出资,30%由特许经营公司出资。其中A部分主要包括车站、区间土建及轨道铺设,投资107亿元,由北京市政府筹资建设并拥有产权。B部分主要包括车辆、通信设施等机电设备购置及安装,总投资约46亿元。京港地铁获得的是B部分。
2005年2月,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首创集团公司和香港地铁公司签署了北京市地铁四号线特许经营项目三方合作经营协议,共同出资组建PPP模式的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期限30年)。京港地铁公司总投资为46亿元,注册资本15亿元,其中香港地铁公司和北京首创集团公司各占49%股份,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占2%股份。
“为了加快对本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这次市政府做了一个新尝试。”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姜帆介绍,北京市政府正式授予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建设、投资运营四号线的特许权,由其负责车辆、信号、通信等主要设备的投资建设任务,并在30年的特许经营期内负责运营和管理。运营期满后,京港地铁将项目设施无偿地移交给北京市政府。
港铁盈利模式难复制
让香港地铁人自豪的是,香港地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盈利的地铁公司。在香港地铁总收入中,运营收入约占60%,站内广告等经营收入约占20%,物业管理约占20%。但是,北京地铁的特殊性决定了港铁并不能在京复制其以往的盈利模式。
香港地铁盈利的法宝之一是按照“里程计费”的票价模式。但在多个公开场合,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都把“北京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挂在嘴边。“公共交通优先”意味着用低票价调节交通流量,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从而达到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现状的目的。
根据约定,北京市政府负责为四号线制定票价,并行使监督权。四号线开通运营后,其票价也颇为“无奈地”服从了北京地铁的政府统一定价;2元一票制。除机场快轨线外,乘客在京乘坐地铁,无论换乘多少线路、乘坐距离长短,均只需交费“2元”。
香港地铁盈利的另一大法宝;商业,在北京同样行不通。根据原先的约定,在特许专营期内,京港公司拥有四号线运营和管理特许权的同时,还拥有沿线24个车站内的商业经营权。但签约后不久,由于北京地铁过大的客流量,出于安全和消防等考虑,北京地铁全线站内禁设任何零售商业设施。尚未投入运营的四号线也必须遵守这一硬性规定。因此,香港地铁那种运营商通过商业设施增加收入的路子也行不通了。
北京与香港的诸多不同,使得港铁进京是否仍能持续盈利备受关注。
港铁:盈利不成问题
北京市今年共拨款15.2亿元补贴北京地铁公司,但与北京其他地铁线路能享受财政补贴不同的是,京港地铁需要“自负盈亏”。
对于未来的盈利预期,京港地铁有关负责人则表现得颇为乐观。乐观的原因来自于北京地铁超大的客流量,“开通试运营初期,四号线的预计客流就将超过日均40万人次。”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一”黄金周期间日均客流量有可能突破55万人次。通过沿线客流统计,四号线盈利不成问题。
四号线是一条贯穿北京市区南北的轨道交通线路,沿途经过的均是堪称“黄金路段”的繁华商业区、城市中心区、旅游名胜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大型居住区,全长28.2公里,被北京人称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