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公司行政总裁周松岗表示,香港有80%的民众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北京的这一比例还比较低。由于北京目前交通领域发展的重点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因此香港地铁对于北京今后的地铁运营看好。根据预测,四号线今后日客流量将可达到70多万人次。
但地铁票款收入一项或将为“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位内部人士处获悉,香港地铁曾进行过测算,运营头一年,四号线每搭乘一名乘客,港铁就可能会亏损几毛钱。但按照协议,在建设运营期间,京港公司可以通过一些非票价的方式,如开发地铁沿线的商业价值、在车站车厢内设置广告等方式获得利润。
京港地铁大约需要10~15年左右收回投资,京港地铁上述人士表示,香港地铁具有高效的运营能力,其运营成本已经大大低于内地同行业水平。另外,港铁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沈阳等多个城市取得地铁项目,如今的港铁在内地投资的地铁长度已累计达196公里,超过其在香港经营的九条地铁线路的长度。
四号线模式或成融资样本
地铁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规模。四号线2004年的签约仪式上,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希望把香港地铁近30年建设运营的经验与北京地铁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新的投融资和建设运营模式,另外希望借助港铁模式改善北京地铁运营连年亏损的状况。这就是“京港地铁”诞生的初衷。
北京目前在建的地铁数量约为13条。根据规划,从现在起到2015年,北京将力争每年开通一条新地铁线。如此巨大的建设规模,或许能够解释北京地铁建设为何迫切地在融资上进行突破。
在全国其他多个建设地铁的城市中,资金也始终是一大困扰。
按照PPP方案,采取特许经营使得政府减少了30%的投资,并且不需要对线路运营进行补贴,大量节约了政府财力投入。
但四号线这一“开先河”的模式或许不能成为样本。由于地铁代表了巨大的公共利益,政府都在地铁投融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北京交大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欧国力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地铁建设多是以政府投资作为主体或以政府主导投资作为主体,能够引入社会资本的比例很少。在大多数城市,政府都是前期投入一部分资金(约为项目总投资额的40%),继而参与组建公司,利用贷款方式修地铁。
一些线路(例如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工程)采取BT(建设;转让)模式运作,即由招标方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后由招标方进行回购。采用BT模式可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缓解当期政府资金压力。同时通过招标可以锁定建设成本,适当转移建设风险。但实际上,仍是政府在起主导作用。
还有一些城市采取“轨道+土地”的运作方式,将地铁沿线土地交予社会投资人开发以换取投资。这其实也是政府间接出资的一种方式。例如深圳地铁四号线二期采用BOT方式,也就是“铁路+物业综合发展经营”模式,即由香港地铁投入100%资本,深圳市政府则把地铁沿途的土地开发权交与香港地铁公司,在此获得的利益与深圳市政府均分。
但政府投资的不足之处,除了包括政府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还包括不利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改革。由于存在垄断又可获得政府补贴,这些企业大多运营效率不高。港铁的进入,对于本土的地铁运营公司将形成不小的压力。
欧国力认为,解决地铁建设资金短缺及效率的问题,尝试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改革将是我国地铁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但北京地铁四号线的这种社会化融资方式能否成为样本还很难说。这种模式更应在比较成熟的城市率先推行。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