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马胜利今年已逾七十,至今仍生活在石家庄的一座老旧居民区里。
在三十年的企业发展中,马胜利被称为“企业承包第一人”,他不是第一个尝试承包制的厂长,却是最早因承包受到举国瞩目的人。回顾改革三十年,他是无法忽略的一个人物,正如他自己曾说过,“我是改革的标志性人物”。
从巅峰走下的马胜利也曾继续在家乡卖包子,也曾东山再起任青岛双星集团副总,如今任德州常兴集团的总经理一职。《证券日报》记者欲通过记录马胜利三十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一个充满时代烙印的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英雄成就一切事,贵在知之而即行。”——风光时期的马胜利
1988年,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评出,共有20位,马胜利就是其中一位。获此殊荣,与马胜利改革开放初期的成绩分不开。
1984年,河北石家庄造纸厂计划着找人承包,一年只需要交厂里17万就行了。当时身为销售科科长的马胜利,挺身而出,不仅一口答应了厂里制定的条件,还保证要将17万的业务额做到70万。据马胜利自己称,很多人当时都背地里等着看他的笑话,谁都知道私人承包国有企业,在那时是一种创举。但是马胜利想的是,改革开放,不管做什么都会有第一人,于是,便不顾一切的站了出来。
承包了国有企业后,马胜利在厂门口竖起一个1.5米高的大锅,上面写着“厂长马胜利”,为的是表明,企业以后不再实施吃大锅饭的政策。管理方面,马胜利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厂内管理的制度,激发工人的积极性。结果,承包第一年就盈利了140万元。四年后,企业的利润增长了21.94倍。
当年的石家庄造纸厂位于胜利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的——北道岔,一个普通的城市路口。由于“马承包”的出现,北道岔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前来订货的、观摩的、“取经”的……天南地北的一批又一批,络绎不绝。
“我不敢说外来人口的突然大量增加,刺激了第三产业的繁荣。但仅我看到的北道岔大桥旁那家卖牛肉罩饼的,每天至少卖出去上千碗。”
“80年代石家庄‘老外’还不多呢,而来我们厂考察的外地人却像走马灯似的。”
说起当年的红火老马依然很神气,他说那时他就像一张能提高城市知名度的名片。
这个时间的马胜利,已经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于是想尽快做大做强企业,去“回收”更多的面临倒闭的国有造纸企业。1988年1月19日,马胜利成立了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在不到2个月里,与全国28家造纸企业签订了承包合同,另有70多家也找到马胜利,逐渐的承包了100多个,被马胜利称为“破烂厂”的企业。
“吃亏吃在了好大喜功上。”——失利时期的马胜利
然而马胜利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犯了一个求大急进的错误,过于乐观的估算承包的作用。集中精力管理一个厂,可以做到让它辉煌,可管理全国的100个存在各种问题的厂,难度太大了。再说当时通讯等设施的落后,他很难一个厂一个厂的亲自管理,结果那些厂在亏损,最后竟然连累到他的大本营—石家庄造纸厂。
1991年5月,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宣布解散。那时候,他仿佛一下从天堂掉到了低谷。当初的一些质疑者这是有了话说,他们甚至直接对他说:“不行吧,你那样搞是要倒霉的。”更可怕的是,当时很多人认为企业解散不是因为管理问题,而是他自己贪污。
4年之后,他被上级主管部门免职,每月只拿一百多元的生活费,而罩在他身上的一切光环都没有了。马胜利曾表示,1995年是他极为悲惨和凄凉的一年,因为被免职的原因一时还没有结论,各种议论纷至沓来,他根本无法抬头。那一年,他过的那么漫长。好在1996年7月,审计记过终于出来:他在经济上是清白的,他没有贪污。
“我有七大皮箱荣誉证书,还可以将奖章挂满自己的前胸,但吃亏也吃在了好大喜功上。”经历过人生坎坷的马胜利敢于自我批评,他说唯一让他腰杆子硬的是干了10多年厂长,没有经济问题。
可是,虽然他有了清白身,但却没有了用武之地。为了生存,他决定去卖包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