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 《环球企业家》专题研究部
从中海油到中铝、从李东生到柳传志、从非洲到澳大利亚……希望和绝望交织的这5年,已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商业国际化的风貌和心态。现在,谁是经济不景气下的全球化赢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一个侧面,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经济以骄人的速度实现着快速的增长,中国企业在面临国际化竞争的同时也必须迎接走出去的挑战。从我国经济对外投资的增长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过去五年中呈现出高速的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以上。我国企业的并购规模在过去五年中快速上升,尤其在过去三年间都保持了年均复合增长率100%以上的增长。在总体并购中,海外并购的规模增长尤为迅速,2008年海外并购在规模上首次超过了中国本土的并购。
而且,从并购的金额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在全球跨国并购中的比例大幅上升,由2000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8年的8%以上,中国企业的声音在全球市场越来越响亮。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数据相比,我国对外投资占全部GDP的比重仍然相对较低,仅为3%左右,这表明中国企业仍然非常依赖国内的市场和资源。
并购重点行业剖析
从行业来看,中国企业在过去10多年间的并购尤以三大类行业最受关注:资源类(包括钢铁、采矿和油气)、金融类和高科技类。
资源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对大量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扩张,以铜为例,我国的铜资源消费量占全球的30%,且预计2020年将超过40%,但是我国的铜矿产量仅占全球的5%不到,导致我国铜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持续快速上升。而且,由于中国经济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因此重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处于上行的大周期内,未来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必然会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海外资源的获取和扩张将成为必然的选择。
金融类:金融企业的国际间并购从来都是重要的主题,但是我国金融企业的海外并购才刚刚开始。借助外资金融机构的网络、产品和经验从而为国内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重要的动因之一。以商业银行为例,“二八原则”是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普遍现象,因此强化对高端客户的服务和争夺已经成为国内零售银行市场的重要态势,这也可以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过去短短几年中的蓬勃发展得以体现。高端客户本身的金融需求更为复杂,并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国内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因此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海外布局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
此外,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都致力于发展成为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海外并购进入更多元化业务领域、获得更多的金融牌照也是重要的考虑之一。当然,通过国际并购可以实现金融机构的规模增长并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市场自身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以单纯的规模扩张为目标的海外并购短期内无法成为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重要驱动力量。
高科技类:在所涉及的行业中,高科技行业所受的地域局限最小,即使在特定区域市场内,任何企业都要面临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压力。在高科技行业中,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在此类并购中,获取技术和品牌的领先优势成为中国并购企业的重要考虑。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