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让默多克来终结免费午餐吧
来源:南都周刊 更新时间:2009/9/3 10:21:59   
>> 相关新闻链接
·潘石屹杀入上海 ·摩根大通CEO:恢复金融健康不意味着重返“老路”
·单尚华:为中国荣誉而战的强硬派 ·德鲁克:成功的领导者应广获人心
·韦棠梦:品牌营销需考虑娱乐与增值 ·谢祖墀答疑:战略在于意识和选择
·任志强:没人想要“捂” ·IBM高管:用“变革钻石”渡难关
·上海家化董事长:力争明年销售额增长20% ·海汇投资李明智:创业板会创造很多奇迹

而《华尔街日报》的死对头《金融时报》在过去的7年里也一直在通过互联网赚钱。任何人通过个人电脑在一个月内阅读文章两篇片以上,就会自动收到一个登记请求。而想要阅读十篇以上的文章时,读者就必须每年支付180欧元的在线阅读费(定阅印刷板的读者可以得到一定优惠打折)。过去,《金融时报》的网上订阅最低门槛为30篇文章,后来降到10篇之后,付费读者量上升到11.7万人,相比于2007年底的10.1万人略有提升。到今天为止,《金融时报》21%的收入来自互联网。

不过,在线收费的风险和诱惑同在。早在本轮金融危机前,就有报纸曾经做过尝试,但忌惮收费影响广告收入,并没有把内容收费的模式坚持下去。如《纽约时报》曾在1996年对其网站实施收费策略,但在吸引了4000名订户后第二年就停止了此项措施;2007年,其另一项计划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吸引了大约22.7万名客户订阅其最受欢迎的专栏文章,当时广告丰厚,但这一做法后来也被取消。

现在看来,内容收费才是新闻业发展的希望,而不是广告。为了能让数字内容获得更多的收入,《金融时报》去年还对通过Factiva和LexisNexis等商业新闻数据库访问其内容的读者加强了限制。用户必须购买特殊的授权才能够读到文章。目前,购买该授权的用户总量约为5万人,其中有600多家企业用户。

虽然做出很多努力,内容收费在美国还不算成熟,即使已经能够获利的《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付费用户也不足30%;而互联网的收入也不是《金融时报》的全部,为其服务的550多名记者的薪水仍然严重依赖于广告收入。

《金融时报》总编巴贝尔说,比起免费的新闻报纸来说,那些品红色的报纸更容易获得在线阅读收费,因为它在金融界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一份报纸都有其一些其他报纸所没有的内容,如果它没有,那么发行人就应该尽一切努力来发掘一些东西。” 《金融时报》CEO李尔庭甚至认为,除了对工作至关重要的专业化信息(比如财经新闻)外,普通新闻也有必要收取费用,前提是“只要你的信息有价值”。

“微支付”能否让报纸HIGH起来

不过,就算你的信息字字珠玑,让消费者一下子拿出一百多美元来,一些人还是会心疼要考虑一下,何况现在大家荷包紧缩。那怎么收费呢?微支付或许可以帮助出版商从读者那抠出钱来。

所谓“微支付”,就是对所提供的产品(信息等)或者服务(软件服务等),收取小额费用,最好是能小到“无关痛痒”,让你举手间就能做出支付决策。

道琼斯总编兼《华尔街日报》执行主编罗伯特·汤姆森早前就向外界透露:“一种先进的微支付服务”将于秋季在实施。《华尔街日报》也将因此举而成为第一份采用该模式的大报纸,它正在开发自己的微支付系统,尽管收费的金额尚未确定,但全年订阅不会超过100美元。而未来,默多克也极有可能通过这个系统,把《华尔街日报》与旗下其他媒体的订阅费一同打包出售。

这并非《华尔街日报》的异想天开之举,而是各大报刊们的合谋。随着各大报纸试图减轻对不断下降的广告收入的依赖,它们正在谨慎研究这一模式。一些报纸已经着手与开发微支付和订阅服务的JournalismOnline合作,希望复制商业报纸对网站内容收费的模式。《时代》杂志前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撰文指出,报纸应该通过简单方便的小额支付系统对内容收费;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也在5月呼吁,报纸应为自己的网站采取一种“微支付”模式,向每篇文章的在线阅读收取小额费用。

互联网向来只有两种商业模式:要么向广告商收费,或者要么向消费者收费。微支付无疑是属于后一种,或许它能帮助出版商逃过广告收入锐减的劫难,不过问题是消费者买不买账?

在报纸没有采用前,众多消费者已踊跃地为了一些游戏产品而进行微支付。比如Facebook的宠物社区推销1美元数字饰品的生意获得追捧;中国的腾讯通过销售成本低廉的虚拟商品,在2008年创收7.19亿美元。当游戏玩家沉迷于游戏体验,他们对付费的抵抗力就会下降。

因而,对于新闻,艾萨克森就认为,“一种界面简单的一键式支付系统,也会让读者产生购买报纸的冲动。”相对于其他麻烦的网络支付方式,微支付更容易让消费者因为其便捷产生冲动,方便地完成流程,并且因此形成一个消费群体。对消费者而言,既然买不起汽车、贷款的房子也面临被银行收回,也许剩下的事情只有阔气地“来一个硬币的独家新闻”?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只是黄粱一梦,新闻毕竟和游戏相差甚远,见过太多的人会对游戏欲罢不能,但还没有听说过有人会对新闻上瘾,而且已被互联网“免费的午餐”宠坏了的消费者,恐怕再小的钱也会紧紧捏住。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