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世界经济有哪些变化需要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注意?
张幼文:对于今天的世界,国际投资已经超越了贸易,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出现了九大变化:
一是全球经济发展特征的变化,也就是板块差别。由于要素的基本流动特性是容易流动的要素向不容易流动的要素流动,也就是说土地、低端劳动力是相对不流动的,而资本、品牌等等是相对流动的,后者向前者流动,导致新兴经济体发展更快。
二是国际贸易数量结构的变化。要素流动后,会创造贸易,也会抑制贸易。
三是国际分配的原理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进行国际贸易研究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从垄断和不等价交换等方面看国际分配问题。现在我们看到,实际上要素的稀缺性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决定要素的收益,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分配关系。发达国家输出、流出更高的要素,因而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这不但是今天世界的分配规律,也是国与国之间财富分配差别的一个重要基础。
四是世界经济增长成因发生了变化。过去经济学看世界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看要素流动、生产力的变化;今天我们看到要素跨国流动、重新组合后,既带来企业的规模经济,也带来了国家意义上的产业规模经济,这两者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得这么快一是靠我们自身的要素生产力,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稀缺要素流动以后,提高了我们的劳动生产率。
五是两类国家增长格局的变化。
六是GDP内在含义的变化。我们今天看到,GDP只是以地理为要素的产出,但更多的要素是来自国外流入。一个国家实际财富的增长,特别是要素流动推进的国家实际财富增长,并不等于它的GDP增长。例如新兴经济体在中国产出,资本流入美国,实际上美国拥有更高的财富拥有权和财富的产权。当然,要素流出国虽然增长率下降,但是它有更多的流出要素产生。
七是国家竞争力主要标志的变化。
八是当代国家竞争优势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九是均衡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要素流向不平衡,今天我们看到新兴经济体发展得更快,是因为生产向新兴经济体集聚。如果发达国家没有发展起相应规模的新兴产业,那么必然出现贸易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不可能用汇率来进行调节的,这是我们应对美国压力的理论上的回应。
中国很难成为制造业投资大国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暴露出哪些问题?遇到什么阻碍?
冼国明:中国这30年来依靠投资的驱动,中国企业独立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被压抑和排斥了,导致中国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优势相对比较低。另外,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还是比较弱的。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很难成为主要的投资大国。这样就产生以国有为主体的能源资源投资格局,以及相应的租赁和商务发展,这是一个和其他发达国家及新兴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资发展的宏观模式。这个模式短期内很难改变。
宫占奎:第一是对国外法律的了解不够,尤其是当地法律、要求,我们企业了解得不够。第二是对于RTA政策了解不够,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盘点,关于中国跟东盟的商品贸易、投资协定等,中国企业家对协定中的优惠政策不大了解,做起来比较困难。第三是中国企业对当地的灰色区域、灰色要求不大了解。第四个是国内外经营模式区别较大,有些中国企业不适应当地的管理模式,中国人比较勤劳,有时候到了休假的时候咱们还在工作。第五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这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现在以6.3元人民币换成美元到国外投资,明年换回来只剩5元人民币的话,这对投资是一个威胁。所以现在对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估计利润要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才会投资;如果他感觉风险较大,比如估计能有20%的利润,但人民币可能升值30%,那么就会觉得投资要亏。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一是需要企业的积极性,另一个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