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贵:国家外汇管理局现在每年对所有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进行外汇年检,根据最新的年检数据,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基本为独资,即使是合资,中方也占绝对控股。我们统计,到2007年年末,在外管局登记的境外企业,协议的中方投资总额占整个协议投资总额的69%,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企业,中方的控股比例约是69%。境外企业结构的设立方式单一化,表明了我们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中面临着很多的风险,而独资方式让风险可控,但在获取利益和掌握对方的技术方面则面临着相应的障碍。
中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到底是民营企业多还是国有企业多?我们看了一下年检的数据,从对外投资金额上看,以国企为主;从数量上看,以民企为主。从现在的数量看,民企大有超过国企的趋势;但是从总量来看,国企应该算占有绝对的优势。
另外,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主要是集中于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和制造业。201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金额的47%是集中于商务服务业,出口企业或者是国内加工企业在境外设立销售网点,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比例。大量的民企对外投资量很大,但不是到境外从事制造业,而是大量开直销店或者是网络店。有20%是集中于采矿业,10%是集中于制造业。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制造业在境外投资却是非常小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所有权的优势缺位。我们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没有核心的知识产权,进不到高端的制造业,这个情况值得反思。
我们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确实量很大,但主要是集中在地缘比较近的地方,例如亚洲和拉美。2010年,中国非金融部门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占我们整个投资的65%,相当高。另外,我们在拉美的投资大概是占19%,在大洋洲的投资占5%,欧洲占5%,北美占4%,非洲占2%。在新兴市场和不发达地区,境外投资企业面临的是大量的投资风险,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导致了我们企业的不确定性非常多。相对来说,欧美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但是占得非常少;也同时说明我们中国企业在主流的市场上,没有占到核心的优势地位。
冯兆一: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阶段。如果按照邓宁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实际上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了,而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进入第四阶段了。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于开放区域里面最能够完整和脉络清晰地反映开放进程的、并且有普遍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就是所谓的特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技术产业园区。这些区域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年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一个最主要的载体,后十年又是奠定了中国工业最具实力的基础。我相信,在发展中国家兴办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将成为我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新模式,理由在于:我国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产业发展亟待转型;我国基于低成本的优势不断削弱,产业转移迫在眉睫;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走出去”模式已具备较好的政策环境,时机相对成熟;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模式”的全球推广,将使国际各方利益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国家,对我们已经不再提出需要一些援助或者是投资,他们提出来想把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中国的开发区模式或者是工业园区的模式带到发展中国家去,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