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复合式风险将把全球推向何处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更新时间:2011/4/18 10:45:14   
>> 相关新闻链接
·电动自行车产业面临三大风险 ·易宪容:银行信贷风险不可低估
·中国如何跨越“风险社会” ·刘明康:银行业各类风险有所抬头
·防范医生的道德风险是缓解“看病贵”的关键 ·刘姝威:行业风险比财务造假更可怕
·后危机时代的确定与不确定 ·经济“三热”背后话隐忧
·结构矛盾呈现八大特征 调整紧迫性更显突出 ·零部件“中国制造”面临“架空”危机

复合式风险挑战全球治理

  自今年2月起,利比亚局势紧张,冲突不断。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3月19日,美英法等多国联军发射导弹并空袭,掀开“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利比亚局势无疑给国际油价浇了一盆“凉水”,并给全球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在利比亚,一名反对派军人途经爆炸现场。

  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恐慌。

这是3月17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照片。新华社/路透

  ……

  一起起全球危机接连发生,似乎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全球治理正在遭遇复合式风险的挑战。复合式风险与传统风险不同之处在于:在时间上,危机具有相互关联性,一起事件与另一相关事件接连发生;在地域上,又呈现出明显的“蝴蝶效应”,一起小小的事件,可能引起全球性的危机;在领域上,一起事件已经不再局限于起先发生的范围,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相互交叉,危机复杂性增强,处理危机的难度加大。

  世界是否处于深度危机之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嵎生认为,虽然近些年来全球危机不断,但是全球局势并没有人们想像中的严重。

  全球风险社会来临?

  由于全球危机的相互关联性、集中突发性、影响深远性等特点,从SARS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从全球气候变化到这次日本遭遇地震、海啸及核泄漏的三重灾难,每一起全球危机都会对全世界造成深远的影响,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早在1986年,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开始,哲学家就十分关注由现代技术引起的巨大风险。同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家乌尔里希 贝克(Ulrich Beck)教授出版了《风险社会——走向新的现代性》,书中提出了“风险社会” (risk society)的概念,并提出我们已进入了风险社会,或者更恰当地说是“全球风险社会”。他从特定的角度,把握了现代社会的本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的非传统安全,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独特的参考。

  贝克指出,“风险”(risk)本身并不是“危险”(danger)或“灾难”(disaster),而是一种危险和灾难的可能性。当人类试图去控制自然和由此产生的种种难以预料的后果时,人类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现代风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后果,也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与控制。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时代,也就是“所有那些世界各民族融合成为一个单一社会和全球社会的变化过程”。现代风险社会和“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我们用与技术发展相同的速度创造出无法测算的不确定性时,我们就进入了“全球风险社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展开,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面对灾难,人类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当下,人们在为日本同胞平安祈祷的同时,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以生命的名义尊重生命,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令人动容。然而,在共御灾害的背景下,人类不仅需要感同身受的同情心,不仅要持有战胜灾难的信心,国际社会更应加强合作,共商预防灾难的良策,还要积极防止因疏忽和应对失策而加大灾害的后果,以应对“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



责任编辑:cprpu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