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全球金融风险在不断增加,而国内银行不仅要面临这一外来风险,还要面临上一轮救市政策带来的严重信贷风险。目前,国内个人经营性贷款快速增长(2009年增加2.46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增加9202亿元,这些资金可能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政府融资债务余额达7.3万亿元(其中大部分与房地产有关)。从这些数据来看,银行信贷无限扩张的风险已经暴露无遗。
从上述情况来看,个人、企业、政府、银行等每一个国内经济主体都千方百计在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以不同方式让其信用无限扩张。尽管国内商业银行重申经过评测,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但任何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都无法通过个体的测试评估出来。当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爆发时,这些金融体系的个体风险都会暴露无遗。
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它通常是一个很难界定与量化的专业术语。以这次金融海啸来说,当雷曼兄弟和AIG这两大美国金融机构先后出事后,整个市场立即认为所有金融机构都面临问题,货币市场随即无人问津,金融市场流动性枯竭,各金融机构套现困难重重,整个金融体系立即崩塌。这就是整个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突然爆发的结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系统性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并非是个体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有多高、流动性如何,而在于政府主导下的信用无限扩张。从当前来看,金融资产快速膨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政府信用泛滥基础上。如果没有政府信用泛滥,金融市场的投机者是没有生长条件与土壤的。为了救市,采取短期行为的政府更是会滥用信用,从而使得整个金融体系信用扩张发展到极致。比如,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救市行动,就是把企业或金融机构的负债转移到政府财政,由金融机构的信用无限扩张转移到政府主权信用无限扩张,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也是如此。这些短期救市行为看上去是让金融海啸消失了,但一个新的、更大的信用危机却孕育着,只不过等待爆发的时间。
笔者认为,当前国内银行信贷泛滥,房地产迅速吹大,也是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尽管已经有有识之士认识到其危害,出台政策进行调整,但是社会或金融市场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希望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把银行信贷转化为个人或企业赚钱的工具。不少商业银行还在千方百计扩大其信贷市场份额,许多个人还希望通过优惠获得更多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则希望把银行信贷撬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银行的信贷风险不可能通过对个体金融机构的测算评估出来,国内银行信贷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不可低估,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易宪容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