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表示,如何构建完善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如何实现企业家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如何使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得以弘扬,已经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资本市场是企业成长的加速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4月8日发布了《资本市场与中国企业家成长:现状与未来、问题与建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首次详尽调查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现状。
当前进行这次调查有何意义?中国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如何,企业家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在这一报告发布之际,记者专访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请她详解这一报告的内容亮点。
记者: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此次调查选择了这一主题,有何考虑?
李兰:当前,中国已进入了新金融时代。随着市场化进程,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发展成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为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来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参与资本市场对于帮助企业增强资金实力、突破资源瓶颈、优化商业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等,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企业家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了解和反映中国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战略以及对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议,2010年8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0·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这是调查系统组织的第18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2010年8月10日发放问卷13500份,截至10月15日共回收问卷4283份,其中有效问卷4256份,有效回收率为31.5%,去年11月我们发布了根据此次调查的第一份报告《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判断、评价和建议》,今天这份报告是此次调查的第二份报告。我们认为,当前进行这一调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政府决策、理论界研究及企业界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记者:结合这次调查结果,请您分析一下中国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现状?其中有何特点?
李兰:当前,中国企业家越来越重视资本市场,但是参与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从融资的角度来看,企业融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
一种是以上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方式。而目前中国企业主要依靠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调查结果显示,关于“过去三年企业采取的融资方式”,选择“长期银行贷款”的企业占73.5%,选择“民间借贷”的占55.3%,而选择“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上市”的仅占10.5%和2.9%。这表明,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等间接融资方式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通过上市、引入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的企业较少。同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以上现象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门槛还是相对比较高的,例如,要求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盈利能力、运作比较规范等;二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有所不足,限制了企业选择上市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记者:您刚才提到当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其原因何在?
李兰: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显得更为不易。我们的调查表明,企业规模越小,认为“银行贷款能够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和“银行贷款能够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的企业家比重越低。此外,关于“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的调查也发现,企业规模越小,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对于大型企业,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存在区别对待的现象,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
一方面,银行执行这样的区别对待有其一定的商业合理性:由于规模优势,大型企业能够提供的抵押品要多于中小型企业,管理上也更加规范,此时银行信贷资产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如何建设我国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对民营企业来说,尽管民间金融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之处和较大的风险,但由于银行体系对民营企业在信贷方面的较高要求和资本市场的高门槛特征,使得民间金融在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调查发现,过去三年有近2/3(62.3%)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
调查还发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而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银企关系相对较好,银行体系向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贷款额度和透支权限。
记者:您刚才谈的主要是企业融资方面的现状,那么目前企业产融结合的情况如何呢?
李兰:产融结合也是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家能否恰当地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行结合,并有效地运用资本市场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及中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发现,目前中国企业的产融结合已初具规模。在参加调查的企业中,有20.4%的企业持有各类金融机构股份 ,27.8%的企业有自己的财务公司。有5.8%的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这表明,目前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渗透已初具规模,各类型企业正逐渐成为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的企业家进行产融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增强财务灵活性”。这表明,目前部分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关联贷款。这一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例如: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经济运行风险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增加、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等。因此,政府一定的金融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既然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在实际调查中,企业当前是如何看待资本市场的呢?
李兰:企业家认为参与资本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调查发现,企业家对间接融资的困扰,常常表现为从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而民间借贷虽然获取更为容易,但规范性差且成本非常高;而对直接融资的困扰表现为,上市费用很高,且上市后需要按照严格的上市公司监管规则行事,对企业存在多方面的影响,而引入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者也存在较大困难。
调查表明,影响企业家与资本市场进一步结合的干扰因素主要还是宏观制度层面的,如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股票时的筹资费用过高、引入风险或私募时的估值难度过高、民间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因此,有必要优化相关制度设计和管理方法,在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资本市场的运作成本和操作难度,从而为企业家与资本市场的深度结合创造更好的条件。
调查还发现,不少企业家认为上市风险整体较高。总体来看,企业家认为最大的上市风险是能否一如既往地控制企业,其中,“经理人控制风险增加”排在所有七个选项的第一位,“控制权被稀释,存在控制权争夺或转移风险”排在第三位。这表明,企业家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特别是对内部人控制问题非常担心,而实际上,内部人控制问题不仅仅是企业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安排,也涉及到外部制度、法律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因此,一方面,企业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规避风险,主要包括:“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和财务政策”、“提升企业家的资本运作能力”、“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等。另一方面,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法规,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降低控制权旁落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企业家们对未来融资有何安排?
李兰:本次调查还对企业家未来三年的融资战略、企业家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准备、以及企业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的战略选择进行了详细调查。总体来看,与过去三年相比,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选择“上市”、“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发行短期融资券”、“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银团贷款”、“发行可转债”等的比重都有较大幅度地增加;其中,“上市”作为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其增长幅度达到8倍左右。这表明资本市场战略在未来三年中受到更多的重视。
与此同时,与过去三年相比,未来三年选择“民间借贷”方式来融资的企业家比重下降了14.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结合企业融资时遇到的困扰来看,可能是因为企业强烈地感受到民间借贷成本高、规范程度低,因此更多的企业正准备摆脱对民间资本市场的依赖性。
值得强调的是,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家们不仅具备了参与、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而且制订了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计划。调查还发现,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企业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的主要措施。而且,这一结果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说明中国企业对资本市场风险的判断和规避策略选择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记者:企业家们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何建议?
李兰:关于企业家对于发展资本市场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企业家选择比重高低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建立公平高效的发行体制”、“打破国有企业薪酬管制、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此外,调查还发现,就制度建设方面来说,企业家不太认同“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中介咨询机构在企业资本运作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的说法。这表明,在制度建设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中介咨询机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以上的调查表明,企业家认为,有效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对中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在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恰恰最多。因此,企业家的这些建议值得我们重视。
记者:您怎么看待资本市场与企业家之间的互动关系?
李兰:企业家需要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也不能没有企业家。两者相互依存,只有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双赢。
首先,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家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企业家精神得以弘扬,这为企业家提供了更大的创业创新能力展现的舞台空间;企业家的卓越能力可以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充分发挥,通过掌握和控制更多资源,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财富。
其次,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同样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家精神及其所带来的企业价值财富的增加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所获收益的根本来源;第二,企业家个人能力水平和道德修养高低,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及风险程度。
因此,企业家与资本市场的结合问题非常重要,具体说来:企业家如何利用、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利用资本市场来扩展自己的能力?资本市场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识别真正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的优秀企业家?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一方面,从企业家来看,首先要把参与资本市场这一行为提升到战略高度,如进入新行业、改善公司治理、并购重组等等,而不仅仅是从日常生产运营的角度出发;另外,要对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看到其中的机遇,也要认清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企业家要进行必要的个人能力准备、专业知识学习和组织实施准备,并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战略。
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看,形成一套有效运行的资本市场微观结构、规范运作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顺利实施的法律制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宏观和微观机制的保障条件下,资本市场才能够真正辨识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企业家,更加优秀的企业家才能脱颖而出并赢得尊重。
总之,如何构建完善、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如何实现企业家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如何使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得以弘扬,已经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记者 阮修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