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地产央企增至21家
对于获批保留地产业务的五家央企,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保留这5家企业的地产业务是有其合理性的。保留部分央企,并非任其谋利,还须引导或者要求他们更多地承担保障房建设的任务。
一边在有序退出,而另一边从事房地产的央企队伍却在悄然扩大。
今年年初,国资委规划局局长王晓齐曾表示,主业为非房地产业务的5家央企——鲁能集团、中航工业、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和新兴集团,将会获批保留地产业务,从而使允许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由此前的16家扩编至21家。
截至目前,允许涉足地产的21家企业分别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鲁能集团、中航工业、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和新兴集团;外加4家境外企业,即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对于获批保留地产业务的五家央企,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保留这5家企业的地产业务是有其合理性的。其中,鲁能集团在被国家电网收购之前,就在做房地产,而且规模已经很大。中航工业是以开发自有土地为主,是历史形成的。神华和中煤,主要是开发工矿区的土地,因为边远地区,工矿区职工住宅的建设完全靠商业开发也不太现实。此外,新兴集团原本就是一个建筑企业,当年是考虑到它规模比较小就没有核定。这几家企业的房地产业务应该说规模都比较大,管理比较规范,盈利状况比较好,社会形象也比较好,后来这5户的企业房地产业务就视同主业管理。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中航工业集团仅“表内”房地产资产就达93亿元,神华集团的此类资产达58亿元,新兴集团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的此类资产达43.6亿元,鲁能集团与国家电网的此类资产达27.5亿元,中煤集团的此类资产达2.7亿元。而截至2009年底,中航地产第一大股东深圳中航集团拥有的土地储备超出1000万平方米,仍握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尚未开发。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杨红旭认为,鉴于部分央企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已发展多年,拥有相当的经验、专业、品牌,比如中建、中房、保利、华侨城、招商局、华润等,允许他们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亦无可厚非。
该人士认为,在央企剥离房地产资产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会使国有资产流失,若硬是在央企之间“拉郎配”,则旧的矛盾消除后,新的矛盾又将产生。此外,部分央企拥有大量的土地,不让他们自己开发,别人也休想从中渔利,容易造成土地浪费;尤其是部分市区黄金地段的旧厂房、仓库,已无生产功能,但地皮为企业所有,政府无权收回土地使用权,任其闲置又涉及到企业改制的难题。
保留部分
央企,并非任其谋利,还须引导或者要求他们更多地承担保障房建设的任务,既然是国资国有,理应在低利润的保障房开发领域有所作为。至于剩余尚未退出的不合规央企,监管的重点是“限增控存”,即限制他们新拿地,现有项目做完后自然退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