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
丁玉萍
自1985年第一张银行卡诞生以来,中国银行卡产业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成功典范。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银行卡市场不断壮大,在金融服务创新和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深耕期的到来,银行卡风险和问题也日益突出,风险管理形势较为严峻。
针对当前我国银行卡业务的现状与风险特征,以及当前阶段如何推进持续创新,如何防范业务风险、建立有序的市场环境,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
《中国经营报》:当前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如何?
李伏安: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和金融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已经从简单模仿和复制新产品,向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渠道创新、交易工具创新和交易市场创新方向发展。银行卡也从简单的“存款、贷款、汇款”业务载体,发展到多层次、多品种的综合服务载体,增值服务日益丰富,除存款、基金、证券、国债、理财等业务以外,公用事业(2313.501,25.93,1.13%)缴费、购物、保险、纳税、罚款等服务也日益方便快捷。
截至2009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已发行银行卡19亿张,其中信用卡1.4亿张,占比7.4%。2009年上半年,银行卡交易总金额65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2%,其中信用卡交易金额4.9万亿元,占比7.5%。业务的快速增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但与此同时,银行卡产业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伪卡欺诈、信用卡套现、虚假申请、ATM资金诈骗、短信和电话转账等方面的风险案件与日俱增,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造成威胁,也影响了银行卡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中国经营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期,当前发卡银行普遍面临产品同质化、盈利空间缩小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如何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
李伏安:商业银行提供越来越多的银行卡产品和服务,不仅使传统银行服务随着金融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而且使各类发展模式得到不断创新。当前,推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尤其要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对业务开发模式的创新。首先,银行卡业务缩短了客户与银行的距离,使银行各类业务创新的目标和动力日益清晰;其次,银行卡业务基于电子化的处理方式可以快速完成新产品向市场的投放,扩大了商业银行服务范围。最后,银行卡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市场透明度和跨地域业务处理的更高要求,增加了银行业竞争程度。业务开发模式的创新将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细分客户群,提高研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提供更多特色服务;
二是对产品模式的创新。目前我国银行卡产品已经形成了与公共查询类、基本功能类、网上交易类、系统联通类和直接业务类等5大类金融服务紧密结合的发展态势。银行卡业务正作为一个整体平台为持卡人提供丰富、持续、综合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并且不断加深居民日常生活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度;
三是银行服务模式的创新。银行卡产品实际上是银行服务集成的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与柜台服务紧密结合,而且也通过日益丰富的电子银行渠道提供了更加丰富、快捷、简便和多样化的服务,明显改善了以往银行业存在的业务手续繁杂、验证程序复杂、纸质交易信息留存量大和不易清理等问题。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大量节约了客户业务办理成本,也降低了银行的各项经营成本。
责任编辑:cprpw